第109章 相逢无悔言之大吉

桓漱石总觉得现在应该说点什么,他问荞麦:

“为何他们总是对我敌意重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荞麦抬起头“哼”了一声,道:

“因为郎君的出现告诉了村里的姑娘们,什么是好男人,他们嫉妒了,眼红的很。”

桓漱石听罢,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两人沉默地坐了一会儿,桓漱石突然对荞麦道:

“你是个好女孩,如果……如果我……如果我要……”

看着桓漱石脸红着语无伦次的模样,心有灵犀,荞麦耳尖有些红,不由得也变得紧张起来,她问道:

“你要如何?”

桓漱石本想说出口的,可荞麦这一出声,他顿时脸红到爆,头晕沉沉的,他此刻恨不得丢下手中的碗拔腿就跑。

可他心想他若真这么做了,不仅十分无礼,而他与荞麦的缘分,只怕也是要走到尽头。

想通后,桓漱石的声音低下去,细若蚊蝇:

“如果我要娶妻,我想,我想娶……荞麦。”

荞麦登时睁大了一双眼睛,心里掀起惊涛骇浪,突如其来的欢喜几乎将她淹没。她几乎是喜极而泣,反复向桓漱石确认道:

“你……你说什么?我没听清,你再说一遍?”

想说的话说出口,心里一下轻松下来,这次桓漱石直视着荞麦,浅笑着,温柔道:

“如果娶妻,我希望是你。”

话一出口,桓漱石突然醒悟,这句话对荞麦而言是多么轻浮。

喜欢是他一个人的事,可若成婚,那便是两个人的事,他顿时又变得内疚与不好意思起来,羞赧地替自己补充道:

“是我孟浪,我想说的是,如果……如果你也心悦我,如果你愿意的话。”

荞麦突然起身,躲到树后面,她背靠大树,望着被树叶晃得稀碎的天空,胸膛里心跳如雷。

桓漱石身子一动,伸出手想拦她,又无力地垂下,眼里满是失落,低声丧气道:

“抱歉,抱歉,我错了,是我唐突,冀望……”

“我愿意。”

为自己的狼狈失落遮羞的话语就堵在喉头,桓漱石身躯一震,反应过来后,他如释重负地将头抵在树皮上,一手扶树干,低低地笑了起来。

树的轮廓在灼热的日影里模糊,成线,最后消失不见,好像桓漱石从背后轻轻抱住荞麦,亲吻她的肩,而荞麦将头轻轻倚在桓漱石颈边,耳鬓厮磨。

幸福来得太突然,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遇见风华绝代的人,所有的幻想,此刻在两人心里成真。

两情相悦,若能与君长厢厮守,岂在暮暮朝朝。

桓漱石是个一无所有的人,如今的他自觉不能给荞麦什么,所以两人心照不宣,对那日发生的对话只字不提,因为彼此都需要好好准备。

这一次桓漱石停留的时间格外长,足有两月。

他会刻意地去荞麦家帮荞麦父母做事,博得好感,在黄昏时分坐在那棵树下,身旁围着几个孩童,悠扬笛声为心上人飘扬。

村子无乐师,不懂曲中韵,一曲《凤求凰》,句句相思意。

孩童们听熟了这首曲子,满村撒欢时在口里哼着,桓漱石便会莞尔一笑,整个村子处处回荡着他的心意。

荞麦在天明时送别桓漱石,相见时难别亦难,明明情到深时,泪满衣衿,两人也不曾逾矩。他们约定好,等到春暖花开,桓漱石定携聘礼前来,迎娶他心爱的姑娘。

时隔四年,桓漱石第一次决定进入城池,他要飞黄腾达,赚取功名,十里红妆聘娶他的卿卿。

离吴兴最近的大城池,那便是皇城建康,在那里,达官贵人广揽天下英才,桓漱石想,总会有自己一杯羹的,他必须要能顶天立地。

两地相去约五百里,跋山涉水,桓漱石像个苦行僧似的,虽然他之前也大差不差,可这次他从未有过的急切。

桓漱石从未被桓老爷作为政治人才来培养过,那是嫡出的兄弟才有的权利,他在建康城处处碰壁,终于遇见一位赏识他才情的大人,收揽他作为幕僚。

那位大人说桓漱石过于急功近利,桓漱石羞赧地向对方陈白自己的来历,大人闻言哈哈大笑,大手一挥赠了他两套丝制婚服,算是将来他的新婚贺礼。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那日桓漱石在树下所言一语成谶,流年不利,天下大旱,然而官府无为,流民四溢。

桓漱石放心不下荞麦,表示自己必须回去,他归还大人的赠礼,坦言他在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回报大人赏识之恩。

大人替他不值,道是流民甚重,那女子也许亦举家南迁。

桓漱石要的不是可能,他要的是一定,桓漱石只要看到她安好,便值得一切。

大人感其情深,只说送出去的礼没有收回的道理,又命人为其准备一包裹干粮,祝他此去一帆风顺,他的幕僚之席永远为桓漱石留着一个。

桓漱石拜别大人,远远地去看了看浣娘,明白她现下过得很好,桓漱石踏着初雪离开了建康城。

风雪兼程,桓漱石的背囊也在路上救济饿殍迅速瘪下去,虽每在夜里懊恼,可他做不到坐视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