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订制陶器

“秦二叔,你交一百文给漆老板,我们赶紧去陶资窑,争取在天黑前谈妥回家。另外,漆老板,我再提醒你一次,注意保密!因为方法简单,看一次就会了。所以从挖窑开始,你就只允许绝对可靠的人参与和知晓,就算是你的妻儿,如果嘴不严的,也不能让他们知道。”

漆老板郑重道:“这我知道!祖传的家业,一般都是传男不传女,传嫡不传庶,不该知道的人,在他们面前提都不会提,保密得很。”

白青羽:“那就好!”

秦正光当即取出一串钱交给漆老板,然后告辞离开。

回到石板路上,发觉天色又昏暗了许多,他们赶紧加快脚步向西行去。

白青羽回头望了一眼窑场上的小瓦房,问:“巴老板家不住这里吧?”

秦正光猜到她所想,失笑道:“他有一大家子人呢,就那两间小屋,哪里住得下?”然后抬手指着下边平原上的一处村院说:“喏!那个大院子,他家就住那里。他家和烧陶器的巴家,是河这边最富有的两家人了。”

走了十多分钟,他们到了巴家的陶窑。

巴家有两口窑,一口烧坛、缸、盆一类的大件,另一口烧碗、盘、罐一类的小件。

陶窑和砖窑是不同的,陶窑有更多的讲究,至少从外表看,陶窑是顺着山坡倾斜向上修建的,有数十米长。里面的内部结构,白青羽是一窍不通。

巴家的人很多,他们家的大房子就在离陶窑不远的地方。是整个葫芦沟唯一一户把房屋建在山坡上的人家。

做陶器的场地很大,用的泥也更细腻,技术要求也更高。场地周围建了许多宽敞的草棚,方便堆放器胚和成品。

他们到的时候,巴家的人正在忙着将场地中晾晒的器胚用茅苫(shan)盖上。茅苫是用稻草编的,就是用三根比较粗长的竹篾,将稻草一束一束地编起来,形成一条长约一丈左右的苫子,需要用时,就往物品上一盖,一层即可避风雨。

巴老板正在指挥众人干活:“快快快!都盖上!顶上和四周都要盖严实,不能让雨水飘进去了。看这天变得突然,今晚说不定会下点雨。巴东坡,把那边 干透了的坛子搬到棚子里去!”

他的年纪和漆老板相仿,都是四十上下,也都是矮而壮实,皮肤黝黑,胡子明显。他刚才喊的“巴东坡”就是他的长子,一个二十左右的年青人。

马东坡应了一声,一边往东边来搬坛子泥胚一边提醒道:“爹,有客人来了。”

巴老板一转头便看到秦正光带着个姑娘走来,忙堆起笑脸迎上来:“是秦兄弟啊!快进屋里坐!你们……是要卖什么东西?”

他精明的眼睛扫过白青羽,在她手中的图纸上多停留了一秒。

白青羽笑道:“巴老板你好!我叫白青羽,有一些陶器需要订制,这里有图纸,希望你能按照图纸做出来。”

她刚才一眼扫过场中的那些陶器,有大水缸、小酒坛、各种壶和盆,就是没有泡菜坛子。

泡菜坛子和酒坛不一样,在坛口周围必须得有一圈装水的坛檐。这坛檐就好比是房屋的屋檐,只不过是朝上倾斜的,功能就专门用来装水,再上盖子,就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图纸?”巴老板有些头疼地样子,一边把客人往屋里带一边说:“我读书少,好多字都不认得,就更别说看什么图纸了。你需要什么东西,直接给我说就是了。”

“没事,这些图都很简单,你是专门做这个的,一看就能明白。主要是尺寸,需要有图纸你才能记住,否则的话,我要的东西多,你肯定记不住。”

巴老板的娘子甚有经验,已抢先一步进到屋里,麻利地点了一盏油灯放桌上,嘴里招呼客人在桌边坐下,转身就要去泡茶。

白青羽对这位长相普通但动作麻利的妇人很有好感,赶紧道:“大婶,你快别倒茶了,我们不渴。关键是这些图纸不能沾水。我们得放在桌上展开,一边看一边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