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阴沉的天渐渐露了太阳,风也渐渐小了。
屋内鸦雀无声,只剩崔喜急促地呼吸声,“娘子,这...实在使不得,使不得。”
“崔伯,当然使得,自打你们一家来了四合院,帮了我不少忙。”向枣儿笑着看向呆愣的崔氏母女,“崔伯娘照看家中,将咱们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当当。六娘和您帮赵大伯管着豆腐坊,我省了不少心,这才有精力忙县城那摊子事。”
“再说了,之前因着六娘的缘故,给咱们豆腐坊带来了那么大一笔订单,赚了不少钱,赵大伯日日笑得合不拢嘴,直夸六娘是福星呢。”
这笔订单,还得从早前豆腐坊门前发生的冲突说起,那日王二狗媳妇插队,和一位妇人发生了冲突,崔六娘妥善处理,没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妇人拿着豆腐高高兴兴离开。
没成想过了几日,那妇人又来了,他们这才知道原来她是县城富户家中的管事,也是巧了,这富户竟是之前县城唯一的女户。
她这次来是奉了主家的令买豆腐的。
一来二去,长此以往,妇人和六娘便熟识了,她觉得豆腐坊的豆腐用料扎实,味道也好。
女富户家里也有酒楼食肆的买卖,便和豆腐坊签了长期供货订单。
这么大的订单,可给赵顺才乐开了花,逢人便夸六娘是福星,自打她来了,豆腐坊财源滚滚。
“娘子,这都是咱们应该做的,当不得这么夸。”崔喜连忙道。
“崔伯,别的不说,都是一家人,往后你们自立门户了,便继续给我管着豆腐坊吧。”向枣儿笑道。
崔喜实在不知道还能说什么,激动地老泪纵横,拉着母女俩噗通跪在她跟前,“多谢娘子的大恩大德,咱们一辈子给娘子做牛做马。”
被他们这举动吓了一跳,向枣儿忙上前搀扶,“崔伯、崔伯娘、六娘,你们这是干什么,快起来。”
这次换她惊慌不已,“使不得,使不得,这是要折我的寿呦。”因着着急,语调有些尖锐滑稽。
三人被她逗笑,崔喜道:“娘子,你放心,咱们哪也不去,就住在四合院,一辈子跟着娘子干活。”
“好好好,那感情好,我求之不得呢。”向枣儿再次劝道,“可不兴跪的,你们快起来吧。”
在她的搀扶下,三人才顺势起了身,只见向枣儿长长呼出一口气,惹得几人笑出了声。
崔喜正色道:“娘子,往后咱们一定将脱奴籍的钱还上。”
既然肯为他们搭人情花钱脱奴籍,向枣儿本就没想着要他们还钱的。不过为了让他们心安些,她没再说什么拒绝的话,只含糊了两句将此事揭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