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 闻鸡起舞

桔子一梦 桔子一梦 2392 字 7天前

“闻鸡起舞”这一成语可谓源远流长,其背后蕴含着一段令人振奋的历史故事。此成语最初源自《晋书·祖逖传》,承载了古人励志奋进、持之以恒的精神力量。

所谓“闻鸡起舞”,原本的意思是每当听见公鸡打鸣时便起身拔剑练武。这里的“闻”即听闻、听到之意,“舞”则特指挥舞宝剑以修习武艺。这个形象生动的表述,深刻地展现出古代志士们对自身成长和进步的不懈追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闻鸡起舞”逐渐演变成一种象征意义,用以形容那些心怀壮志、奋发图强并且能够坚持不懈努力的人所具备的精神风貌。它在句子中常常作为谓语成分出现,例如:“他每日清晨闻鸡起舞,刻苦练功,只为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种用法不仅突出了主体积极进取的态度,还赋予整个语句更为强烈的情感色彩。

从感情倾向来看,“闻鸡起舞”属于典型的褒义词,与诸如“自强不息”“废寝忘食”“锲而不舍”等词语有着相似之处,都传递着正面的价值观念和奋斗精神。相反,如果用“苟且偷安”或者“自暴自弃”这样的词汇来描述,则完全违背了该成语所代表的意义。

此外,在语法结构方面,“闻鸡起舞”属于联合(连动)式的表达方式。通过将“闻鸡”和“起舞”两个动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更加强化了人们对于这种行为模式及其所体现精神内涵的认知和理解。

总之,无论是从历史渊源还是现代应用角度出发,“闻鸡起舞”都是一个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成语。它激励着无数人为了理想和目标勇往直前、不断拼搏。

来源出处

《晋书·祖逖传》

成语出处

(祖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鸡鸣,蹴(cù)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唐·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3

成语故事

西晋末期,政治犹如被墨染黑的宣纸,豪强如恶狼般横行无忌,社会矛盾如决堤之洪般急剧加深,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的炼狱之中。那时有个叫祖逖的人,他还有一个挚友叫刘琨,二人皆在司州任主簿之职。目睹当时社会的黑暗,复兴晋国、建功立业遂成为二人共同的鸿鹄之志。两人意气相投,犹如伯牙子期,皆希冀为国家倾尽全力,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伟业。他们白日一同在衙门里尽忠职守,夜晚则共盖一床被子酣然入眠。

闻鸡起舞

彼时,西晋皇族内部如同一群饿狼,相互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趁机如猛虎下山般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岌岌可危,如狂风中的烛火。祖逖和刘琨对此皆忧心忡忡。

一日夜半,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如触电般踢醒刘琨,急道:“你听到鸡叫声了吗?”

刘琨侧耳凝神细听了一会,“是啊,是鸡在啼叫。不过,半夜的鸡叫声可不似祥瑞之音啊!”

祖逖霍然起身,言辞激烈地反驳道:“此非不吉利之声,这鸡叫恰似晨钟暮鼓,可提醒我们早些起身,我们何不此后闻鸡起舞,磨砺剑技,如何?”

刘琨听闻此言后,脸上露出欣喜之色,毫不犹豫地点头应道:“好!”随即迅速起身穿好衣物。两人轻手轻脚地走出房间,来到院子之中。

此刻,天空犹如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上面点缀着无数闪烁的星星,宛如璀璨的宝石镶嵌其中。那一轮明月高悬于天际,洒下银白的光芒,将整个庭院照得如同白昼一般明亮。

祖逖与刘琨对视一眼,心有灵犀般同时抽出腰间佩剑。刹那间,剑光闪烁,寒气逼人。他们身形灵动,步伐轻盈,手中长剑挥舞得虎虎生风,时而如蛟龙出海,时而似凤凰展翅。每一招一式都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精妙的技巧。

时间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东方的天空泛起了鱼肚白,黎明的曙光渐渐显露出来。此时,两人已是大汗淋漓,但仍未停止舞动手中之剑。直到最后一抹月色消失,朝阳染红了半边天,他们方才气喘吁吁地停下动作,缓缓收起宝剑,转身返回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