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落差

忆梦难遗 似省非醒 1126 字 5天前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可行万里路不仅仅是用脚步丈量世界,更是用知识填充灵魂,让学识的广度与深度在知行合一中不断拓展的过程。没有读万卷书,又何来行万里路的有所得?

鹰潭市,坐落于赣省东部偏北位置,处于广袤的赣鄱大地之上。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内地连接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被称为“六省通衢之埠、华东交通枢纽”。提到它的名字,或许很多人都有些陌生,可它却有着“道都”的别称——道教发源地“龙虎山”便在其境内。

历经几个小时的车程,动车缓缓停靠在了鹰潭站。随着车门打开,陈默便跟在师傅和牛哥身后下了车。

或许是因为之前下过几场秋雨,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还混杂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陈默紧了紧眉头,目光扫过站台,车站的布局和设施有些老旧,略显斑驳的墙壁上还留着几张褪色的广告,这种陌生的环境让人有些不自在。

感受到迎面而来的秋风,陈默不由得紧了紧衣领,加快了步伐。

才刚刚走出车站没多远,陈默那原本有些漫不经心的目光突然就像被磁石吸住一般,牢牢地定格在了一个位于角落里的老人身上。那位老人身材矮小且略微佝偻着背,仿佛背负着生活沉重的担子许久都未曾卸下。他身上那件灰色的粗布外衣已然褪去了原本的颜色,变得暗淡无光,尤其是衣袖口的位置,更是因为长时间的摩擦而泛出了苍白之色。老人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庞犹如一片干裂的土地,纵横交错的深深皱纹如同被岁月无情刻下的道道沟壑。他的嘴角微微向下垂落,使得整个人看上去越发显得苍老与疲惫不堪。

在老人身前停放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车里摆放着一只锈迹斑斑的铁皮桶,而铁桶上则架着几个被烤得外皮焦黄的红薯以及正散发着腾腾热气的土豆。这些食物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却也难掩其外表的粗糙与简陋。

此时,只见老人的左手手指间紧紧夹住一根已快燃尽的香烟。那烟头处不时闪烁着微弱的红光,但老人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任由它继续燃烧直至接近指尖。他只是微微眯起那双浑浊的眼睛,静静地望向从眼前匆匆而过的行人们。那眼神之中,流露出一种复杂而又微妙的情感——既有对过往路人能够光顾自己生意的殷切希冀,同时又隐含着一份历经沧桑后的无奈与淡然。

此情此景,他突然想起刚才在动车上,师傅和牛犇还在讨论这次出差的案子,涉及陵县和当地一家企业的债务纠纷,金额高达数百万。而眼前这个老人,或许一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钱,却要在秋风中守着一个小小的红薯摊,起早贪黑,勉强维持生计。

“师傅,等一等,我有些嘴馋了”,走到老人车边时,陈默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他闻到一股淡淡的红薯香,混合着炭火的气息,在潮湿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温暖。

“大爷,这红薯怎么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