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华问少年们,“三十台一个月,台需要多少年才能生产完?”
答案是四十年。
少年们可没有等待四十年的耐心,他们说:“五年行吗?”
袁华笑道,“那要生产多少台一年?记住提出疑问时,要先计算一下,要估算看看,我们能不能做到?”
一个少年很快,他说道:“一个月要生产至少240台!扣掉可能损坏的,可能需要生产250台!”
袁华笑了,说道:“不错,想的很好啊。科学的内核就是数字,要一步步推理。”
他再次站起来,说道:“你们还要再考虑一个变量,那就是人口的变化,按照不奴族每个城市允许百分之二十的人口增加数,以及自然人口增加数,你们需要推算五年以后的总人口。这样才是更全面的考虑。”
有少年问,“我们怎么知道自然人口增加数?”
袁华笑了,他说道:“有两个办法,其一,去女官那里查人口数据;其二,做抽样调查。从华夏抽取,几十个个样本城市,村落,走下去一个个调查,然后你们会得到新移民和新出生人口的数据,对比老的人口数据就能大致推算出来。”
一个少年站起来说道:“我们其实可以统计各自的生活社区和村落的人口数据,我们一百人就能得到很多数据,这样至少是一个更小的推算数据集,对吗?”
袁华笑着点头,“很好!就要这么思考,要知道活学活用!你们明天就给家里写信,问这些问题,我们一个月以后来进行一次统计。”
众少年称喏!
李岩哈哈大笑,说道:“我白马少年们可以,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
可也有少年问,“那牛是不是会消失?”
袁华这一下特别高兴,他说道:“非常好,这样非常好,你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是灵魂的开阔。”
老李头说道:“不会消失。山地,梯田,河边的小块土地,只要是不方便大型机械耕耘的土地,还会需要用到耕牛。”
有学生再问,“机械可以做小,不是吗?”
这场讨论,进行了很久,人类的智慧是通过交流而来的,原理上越大的城市,越多的人口聚集,会带来智慧的更大规模交流。
可袁华望向东方,那里为什么对于新的技术,总是有些迟钝?有种东西在禁锢他们,一种思维上的枷锁,将无数人的思维牢牢的锁死。
需要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