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乐师聚集,用了七天完善袁华的歌曲,用五天排练,终于在这个伟大的夜晚和大家见面。
在夏夜温柔的怀抱里,微风如灵动的精灵,轻轻穿梭于山海城的大街小巷,撩动着人们的心弦。城市中心的广场,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被火焰与灯光交织的光芒点亮。火焰在广场中央热烈地升腾,好似在向广袤的夜空倾诉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那跳跃的身姿映红了四周,也唤醒了环绕在旁的石油灯。一盏盏石油灯散发出柔和而温暖的光晕,恰似点点繁星洒落人间,将广场装点得如梦如幻。
三百多个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孩子,如同一群五彩斑斓的飞鸟,齐聚在这片被光与热眷顾的舞台。他们搭乘着归国的海船,跨越重洋,从大汉、乌孙、阿兰、匈奴、希腊、大月氏、遥远的非洲部落,乃至更为遥远的印第安部落汇聚于此,为这座山海城带来了世界各地的气息与故事。
孩子们身着风格迥异的服饰,仿佛是把世界的色彩都穿在了身上。大汉的孩子们穿着精致的汉服,宽袍大袖间尽显儒雅;乌孙与阿兰的孩子身着皮袍,带着草原的豪迈与奔放;希腊的孩子们服饰则有着地中海的浪漫风情,简约而优雅;非洲部落的孩子们身上色彩鲜艳的织物,跳动着原始而热烈的生命节奏;印第安部落的孩子们服饰上独特的图腾,诉说着神秘的古老传说。
随着夜幕完全笼罩大地,演出拉开了序幕。士兵们神情庄重,挥动粗壮的鼓槌,擂响巨大的中国战鼓。“咚!咚!咚!”鼓声如滚滚春雷,瞬间打破夜的宁静,震撼着每一寸空气。这鼓声,承载着华夏千年的历史,是金戈铁马的回响,是民族脊梁的挺立,每一声都仿佛敲在人们的心坎上,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与此同时,粟特乐师们轻抚龟兹的乐器,乐声如水般流淌而出。箜篌清脆,似山间清泉溅落石上;琵琶婉转,如燕语呢喃诉说衷肠。音符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丝绸之路的繁华画卷,那悠扬的旋律,带着岁月的沧桑与神秘,从历史的深处缓缓走来,萦绕在广场的每一个角落。
乌孙和阿兰的老人,站在一旁,用他们那饱经风霜却依旧浑厚的嗓音,唱起草原的长调。“啊——咿——”悠长的音调,如同一阵来自广袤草原的劲风,带着青草的芬芳、骏马的嘶鸣与牛羊的低语。长调中,诉说着草原上的日出日落、四季轮回,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无垠的绿色海洋,看到牧人骑着骏马,在蓝天白云下悠然驰骋。
扎多们也加入了这场音乐的盛宴,他用独特的吟唱为表演增添别样的韵味。那吟唱声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是从古老的商道上传来的神秘咒语,讲述着丝绸之路沿途的奇遇、商贸往来的繁华。每一个音符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脉络,让在场的人们沉浸在不同文化交织的奇妙氛围中。
来自前进城的非洲部落,手中的手鼓敲响了热烈欢快的节奏。“哒哒哒,哒哒哒”,明快的鼓点仿佛是非洲大陆炽热的阳光,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激情。这节奏,是非洲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敬畏,它带动着现场的气氛迅速升温,人们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摇摆身体,仿佛被注入了无尽的活力。
印第安部落的战士们围绕着火堆,呐喊着跳起胜利的战舞。他们脸上涂着鲜艳的油彩,身上的羽毛装饰随着他们的动作上下舞动,发出沙沙的声响。战士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刚劲有力,他们跳跃、旋转、跺脚,口中发出的呐喊声仿佛是在向世界宣告他们的勇敢与坚韧。火光照耀在他们充满汗水的身上,映出古铜色的光泽,让这舞蹈更添几分原始的力量与神秘。
在这融合了世界各地音乐元素的宏大背景下,三百儿童用他们纯净而稚嫩的童音唱响了《华夏之歌》。
“跨越雄伟天山 心潮澎湃翻卷
各族的过往 如风云在眼前
大汉的辉煌 匈奴的豪迈
乌孙的勇敢 阿兰的风采
贵霜的智慧 帕提亚的绚烂
罗马的荣耀 非洲的灿烂
印第安的传说 岁月中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