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一八年四月,洛阳城外,小雨淅淅沥沥地洒落在古老的大地上。那雨丝如牛毛,似花针,纷纷扬扬地飘洒着,给整个世界蒙上了一层如烟如雾的薄纱。
一座宁静的小院坐落在这片朦胧之中,屋内,袁华与三位道长,还有张衡围坐在一起。窗外,悠悠的春雨如细密的珠帘,轻轻地敲打着窗棂,发出清脆而又舒缓的声响。雨滴在屋檐上汇聚成小小的水流,如断了线的珍珠般不断地滴落,在地面的水洼里溅起一朵朵微小的水花。
袁华静静地凝视着窗外的雨幕,若有所思。三位道长则神态各异,有的手抚长须,有的微微闭目,似在聆听这雨声中的玄机。
张衡目光深邃,似是透过这迷蒙的春雨,看到了更远的地方。屋内气氛静谧而祥和,唯有偶尔传来的雨滴敲打窗沿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轻奏的一曲舒缓乐章。
“这春雨绵绵,倒也别有一番韵味。”袁华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在这安静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一位道长缓缓睁开双眼,微笑着说道:“春雨润大地,亦如道之滋养万物,无声无息,却又力量无穷。”
张衡微微点头,接口道:“雨之落下,遵循自然之律,正如世间诸多事物,皆有其运行之道。”
众人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仿佛都在这如诗如画的春雨陪伴下,思考着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真谛。
不知过了多久,另一位道长轻拂衣袖,感慨道:“雨落不停,时光流转,吾等在此相聚,亦乃缘分。”
这场春雨中的相聚,在宁静与思考中延续,仿佛时间也为这深刻的交流而放慢了脚步。
袁华今日下了一个决定,他要说一个故事给他们听。这个梦里的故事他曾经说给老阿拉什,古塔,崔力,刘玉,刘行和乞力。
他需要同伴,三位道长悲天悯人,他们这些年一直在做的就是拯救苍生。
而张衡,他简单而执着,对这个国家其实有着无限的热爱,只是并不溢于言表。
袁华将蒸腾热气的茶壶从泥炉之上取下,给四位倒上茶水,说道:“今日是休息日,没有学生,又碰到几位先生正好也在,不如我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听,可好!”
众人对于袁华的故事,都是极其感兴趣的,他的故事看起来简直就是天马行空,波澜壮阔。
袁华笑着说:“你们可以当做一段虚空的历史,它跨越千年,却让我刻骨铭心。”
在一个幽静的小屋里,窗外细雨绵绵,如丝如缕。屋内,袁华坐在桌前,他的声音不大,却仿佛带着穿越千年的沉重与沧桑。围坐在他身旁的四人,静静地听着,手中的茶杯散发着袅袅热气。
袁华缓缓开口:“这是一个梦,大梦千年。”
他从三国开始讲起,那时英雄辈出,金戈铁马,然而战乱频繁,北地悲哭,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衣冠南渡,文明的火种在迁徙中艰难延续。
接着,时光流转到隋朝,科举制度的开创,为寒门学子打开了一扇通往仕途的大门,给了无数人改变命运的希望。
“唐代,那是一个辉煌的时代。”袁华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光芒,“天可汗的威名远播,长安城车水马龙,各国使节纷至沓来,文化交流频繁,诗歌的华章在这片土地上绽放。”
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安史之乱”打破了盛世的安宁,杨玉环自缢马嵬坡,藩镇割据,节度使乱国,唐朝由盛转衰。
讲到宋朝,袁华轻轻叹息:“有宋两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可面对外敌,却是节节败退。”最终,十万军民蹈海而亡,那是何等的惨烈与决绝。
“成吉思汗的铁骑纵横欧亚大陆,远征西方,蒙古帝国的版图空前辽阔。”
然而,朝代更迭,一个乞丐无钱埋父,可登高一呼,兵出漠北,推翻了旧朝,建立了新的王朝。
“但后来,有人在后山自缢,华夏大地,尽是辫子之民。”袁华的声音低沉下来,“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曾经的辉煌逐渐黯淡。”
“毒品横行,国人的身体和精神被侵蚀,巨舰大炮轰开国门,我们的家园被列强践踏。”袁华的声音微微颤抖,“北洋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三千万人的血,染红了这片土地。”袁华的声音充满悲痛,“但黑暗中总有希望的曙光,红色席卷大地,带来了新的生机。”
说到此处,四人的表情愈发凝重。当听到六千万人只活八百万时,他们的眉头急剧跳动,心中仿佛压着一块巨石。
听到东瀛入侵,刺刀见血,害死三千万人,他们握着茶杯的手指关节泛白,愤怒在眼中燃烧。
当听到国家因落后而被人践踏和封锁,他们的拳头紧握,轻轻敲击着桌面,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袁华继续讲述着,他的声音在小屋中回荡,仿佛穿越了时空,将那千年的历史画卷一一展现在众人面前。
雨还在不停地下着,打在窗户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仿佛也在为这漫长而沉重的历史而哭泣。
小主,
“但他们从未放弃,一直在抗争,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继,一代又一代为这个民族寻找新的出路,一直在用生命和血在努力。”袁华的声音坚定。
四人默默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屋内的气氛庄严肃穆,历史的车轮在袁华的讲述中滚滚向前,而未来的道路,正等待着他们去开拓,去奋斗。
一天,一夜,就这么过去。
茶水加了不知多少遍,雨落了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