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庞大的财富,足够他招兵买马,大干一场了。
“此乃杨氏三百多年的积累,底蕴深厚,可见土司在贵州这些年的剥削压榨之深!”
王焱将档案放下,感慨万千。
宗绍道:“除我杨氏之外,还有田氏、宋氏、罗氏以及八番,若是大人能将这些土司,尽皆掌握,以贵州一地,可养雄师百万!”
王焱深深的看了眼宗绍道:“海龙屯的地形,我也有所耳闻,易守难攻,杨氏虽败,仍有数千兵马,兼有如此多的粮草牲畜,如果死守海龙屯,以大理军队的战斗力,就算给他们三五年时间,也未必能攻破,为何选择来归顺朝廷?”
宗绍道:“我杨氏屡遭战败,人心已散,将卒无心死战,纵然大将军想要据城死守,也难有胜算,倒不如为杨氏谋一条生路!”
王焱点点头,道:“镇南将军识时务,知天命,乃贵州人杰,我会向朝廷禀明此事,杨氏以后的荣华富贵,必然无忧。”
“多谢大人!”
宗绍拜道。
王焱思虑片刻,立刻召来马洞锡,命他领军一万,火速进入海龙屯,悬挂大周国旗。
与此同时,王焱又书信一封,命人送给高元。
告诉他,海龙屯以北诸城,已被贵州经略安抚司接管,大理军队禁止靠近。
水牛城、桑木关等地也撤下了播州杨氏的大旗,将大周国旗高高的悬挂而起。
已经逼近海龙屯城下的大理军队,忽然见到海龙屯挂起了大周国旗,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对,迅速将此事禀报给了高元。
高元得知后,认为可能是杨子聪故意狐假虎威,想要吓退自己。
于是他下令不必理会,全力进攻海龙屯。
马洞锡站在海龙屯城头之上,见到大理军队发起进攻,当即率部抵抗。
凭借海龙屯的地形,一万兵马,足以抗衡十万大军。
大理军队本就不善攻城,一番强攻,死伤无数,被迫后撤。
先锋部队受到阻击,只好向高元求援。
高元这时恰好收到了王焱的书信,得知贵州军真的接管了海龙屯,气得暴跳如雷,大骂王焱不讲信义。
大理军队在前线拼死拼活,在付出了巨大伤亡为代价后,才算打到了海龙屯。
眼看就要摘取果实时,王焱横插一脚,捷足先登,属实可恶。
“大元帅,弟兄们死伤无数,他王焱却来坐享其成,如此卑劣行径,真乃人神共愤!”
“他贵州军不过数万,而我们大理的军队有十万,何必怕他,他要是不将海龙屯交出来,我们就灭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