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颁奖结束,返程

那天之后,张训跟保尔·冯思曼在没有第三人的状态下进行了交流。

在双方交谈的时候张训才发现宴会上自己的那些提醒不过是多此一举罢了。

实际上,保尔·冯思曼在德国是一名十分活跃的民主战士,他经常在公共场合发表自己的言论,而他的作家身份和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为他提供了生存保障。

当然,这其中也有现在依旧是魏玛共和国执政的状态,在这样的国家发表民主言论并不会受到正府的打压。

只要防着那些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就行了。

事实上,保尔·冯思曼并不是一开始就保有现在的政治主张的,最开始他也是对政治处于一种避之不及的态度,甚至在一战的时候对战争更是充满了崇拜。

认为战争起到了净化的作用,甚至还为此跟自己的哥哥绝交了。

说到这里,保尔·冯思曼脸上的神情变得十分复杂,那是一种悔恨和愧疚交加的态度。

但他并没有沉浸在这种情绪太久,自嘲了几句后又开始了他的倾诉。

当时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伟大的德意志帝国竟然战败了。

战争带来的惨痛后果给保尔·冯思曼带来了反思,从那以后他成为了坚定地反战主义者,并开始公开表露自己的政治主张,决心将所有的青年都带入共和民主的世界中来。

张训能够感觉出对方对自己以前那种“反理性”行为的自责与悔恨,也能感觉出他对自己同胞们不理解他思想的那种痛苦。

也许是因为搞文学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共情能力,张训并没有过多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给予对方无声的陪伴。

在整个欧洲都不欢迎的状态下,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保尔·冯思曼依旧坚持自己的思想,即使被自己的同胞排斥。

张训都不敢想他的身上到底背负着多大的压力,毕竟他也只是想挽救自己的国家罢了。

也许是因为难得找到能理解自己的人,这位已经五十多岁的作家难得的多说了两句。

德国人严谨的性格让他在交流的时候不愿过多暴露自己的情绪,只有在忍不住的时候才会展露一二。

即使张训本人也是这种思想的拥趸者,但他还是对保尔·冯思曼劝道:“保尔先生,我想您应该减少您的政治活动。”

“这种事情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也许您应该考虑一下您的家人朋友,如果有一天出了意外,这是所有人都不乐于看见的。”

保尔·冯思曼知道对方是在担心他,但身为年长者的固执让他拒绝了这一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