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臣的脸色略微舒缓了一些,拱手向张耳和陈馀施礼:“某甚为感念二位之心。好吧,耳公有何应对之策先说说吧,某愿意恭听。”
张耳一笑:“臣公还记得文公于大将军赴靳时所作卜筮否?”
武臣恍然:“北方?”
“然也。”张耳向北偏东的方向一指:“臣公大贵,应在北方。耳与馀,北方大吉,应和臣公同向北,共谋富贵。这是文公当时的原话。所以某思,大将军称王后文公必请一师向西北而图关中,另会派一师向荥阳以断秦师粮秣。而臣公此时可向大将军请一师,北图燕赵地。这样有三个好处,一则为伐荥阳之师的东方屏藩,二则得赵地后可西向穿过太行至太原,再南向关中,与文公之师相互呼应。三则嘛……”
“躲离可能的是非之所,万一发生变故也不及吾身。”武臣灿烂的笑了。
秦二世元年八月十日。
咸阳宫,大朝会。
丞相冯去疾率先奏报,泗水郡反贼陈胜率张楚军已破陈郡郡治,郡丞阵亡。至昨晨消息发出之时,贼胜已经将陈县周边各县乡占领,占陈郡辖领的四成,并在继续扩展中,张楚军同时蛊惑百姓招纳兵源,人数已激增至十万。
这个消息一出,加上这两日丞相府的早已通报陈县沦陷和市井中的相关传言,朝堂上立即乱了窝,大臣、博士们纷纷进言,要皇帝早做决断,派出秦军去扫荡反贼。
丹陛御座上的胡亥依旧是那副死样儿,看下面如此群情激奋的样子,就有气无力地让太尉冯劫拿个主意。
冯劫也不含糊,当即提出抽调北疆边军十万,会合中尉军三万,出山东剿贼。
此时廷尉李由跳了出来,说抽调北疆军一是削弱防范匈奴人的力量,二是时间上连准备带行军需要一个多月,等他们到了函谷关,恐怕三川郡都被反贼占据了。
他的建议是将上党、河内、三川、颖川四郡的郡兵集于颖川郡内,同时发三万中尉军至三川郡和颖川郡交界处后备。这样一方面形成保护关中的屏障,另一方面择机进剿陈郡的张楚军。
马上又有大臣跳出来,指责李由名为屏藩关中,实为欲保他自己经营多年的三川郡……
_
同日,陈郡郡衙,张楚军将帅齐聚一堂。
今日陈胜将周边县乡的三老都邀请到了陈县,名义上是与张楚军各将帅一道,共商驱逐暴秦官吏,以及之后如何更好地治理陈郡,善待百姓。
结果,该谈的并没谈,蔡大军师的开场白刚说完,就有阳城陈胜所在乡的三老蹦出来,直接恳请陈胜称王:“将军披甲执锐,讨伐无道,铲除暴秦,重张楚国,论功当王。”
接着,其他好几个三老也接连蹦上台面,有人甚至痛哭流涕的把陈胜当作劳苦大众的大救星一般,恳请陈胜称王!
武臣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所以面色不改,他看着周文措手不及、张口结舌的样子甚至有点儿可怜他。
等一众三老“恳请”完了,张耳实践了他的诺言,站了出来,劝谏陈胜不可称王。他把称王后会引起故楚遗族的反感、影响团结楚地各阶层人士合理共同反秦的道理一一列了出来,但是有关项氏可能的反弹他没有说,不然大将军就太没面子了。
张耳说完,蔡赐慢悠悠的开始反驳张耳,不过理由都空洞无物,无外乎说陈胜高举反秦义旗,率先推动了大秦的倒台,是山东反秦的领袖级人物,如果称王,会获得山东大地上更多百姓的拥戴,能够进一步壮大实力,与暴秦相抗衡云云。
武臣一直没有说话,冷眼观察陈胜的表现。
三老们恳请大将军称王时,陈胜是一种面无表情的状态,或者说,是一种极力克制自己的兴奋,自认为是面无表情的状态,武臣能从他微小的坐立不安中看出他心中的期盼。而张耳慷慨激昂的劝谏大将军不要立即称王时,陈胜则是表面上露出了微笑并频频点头表示听到了,而眼神却变得越来越阴鸷,并且时不时的就扫视一下陈馀和武臣自己,弄得武臣也不得不装出对张耳言论不感兴趣的样子。
看到陈胜的表现,武臣只能很无奈的接受了张耳的结论,陈胜自己非常想称王。
_
咸阳宫。
皇帝终于对大臣们的唇枪舌剑厌烦了,一拍御案:“小小毛贼,就算占了朕的一郡,还是小小毛贼,能掀起什么大风大浪?既然卿等拿不出可行又得所有大臣都认可的主意,此事容后再议。”说毕起身,一甩袍袖下了丹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