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23年,即同光元年的秋七月丁未日,李存勖率领大军沿着黄河向南行进。此时的黄河岸边,秋风萧瑟,战旗猎猎。梁军见后唐大军压境,自知无法抵挡,于是放弃邹家口,连夜逃跑。他们丢弃的锅碗瓢盆、盔甲和草料粮食,成千上万,散落一地,显示出他们逃窜时的慌乱与狼狈。
戊午日,李存勖派遣骑兵将领李绍贻直接抵达梁军的营垒。李绍贻身先士卒,勇往直前,梁军见状更加恐慌,士气低落。他们深知,后唐大军已经逼近,自己的末日即将到来。
又听说李嗣源从郓州率领大军即将到来,梁军更是心惊胆战。己未日夜晚,他们拔营逃跑,再次退守到杨村。李存勖的军队则屯驻在德胜,整军待发,准备对梁军发起最后的攻击。
甲子日,李存勖亲临杨刘城,巡视梁军的旧营垒。他站在城墙上,眺望着梁军曾经驻扎的地方,心中充满了感慨。这里曾经是梁军的据点,如今却成了后唐的战利品。李存勖深知,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但他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时间转眼到了八月壬申日,李存勖派遣李绍斌率领五千甲士支援泽州。泽州,作为后唐的重要据点,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当初,李继韬叛变时,潞州的旧将裴约率兵驻守泽州,坚守阵地,没有顺从李继韬的叛逆。他的忠诚和勇气,赢得了后唐军民的尊敬。
然而,梁国并不甘心失去泽州这块肥肉。他们派遣董璋率领大军攻打泽州城,企图一举夺下这个战略要地。裴约坚守了很久,但终因寡不敌众,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得知消息后,立即派遣李绍斌前去救援。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裴约。李绍斌还未到达泽州,泽州城就已经沦陷,裴约也被害。李存勖听到这个消息后,哀叹不已。他深知,裴约的牺牲是后唐的重大损失,但他的英勇和忠诚将永远铭刻在后唐的历史上。
甲戌日,李存勖从杨刘返回邺城。他深知,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他必须继续领导后唐军民,为国家的统一和繁荣而奋斗。
此时,梁国以段凝代替王彦章为主帅。段凝,这个曾经在后唐军中担任过将领的人,如今却成了后唐的敌人。他率领梁军,企图与后唐一决高下。
戊子日,段凝率领五万大军在王村扎营,从高陵渡过黄河。他们气势汹汹,企图一举夺下后唐的阵地。然而,李存勖的军队却与他们遭遇了。后唐将士们英勇奋战,生擒了梁军的前锋军士二百人,并在都市中处斩。这一战,让梁军士气低落,也让他们看到了后唐军民的决心和勇气。
庚寅日,李存勖统军到达朝城。他站在城墙上,眺望着远方的战场,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深知,这场战争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他必须亲自出马,才能鼓舞士气,稳定军心。
戊戌日,梁军的左右先锋指挥使康延孝率领一百骑兵前来投奔。他们穿过敌军的重重封锁,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后唐的大军。李存勖以开放的心态接见了他们,赐给他们御衣玉带,并屏退他人单独询问。
康延孝感激涕零,他向李存勖详细汇报了梁军的内部情况。他说:“我私下观察汴梁的军队人数虽然不少,但论及他们的君臣将校,最终会看到他们的败亡。赵岩、赵鹄、张汉杰在朝中专权,与宫中勾结,贿赂公行。他们排挤忠良,任用奸佞,使得梁国朝政败坏。段凝一向没有武略,却突然被重用为主帅;霍彦威、王彦章都是久经沙场的有名将领,却反而被他压制。这种用人不当的情况,使得梁军士气低落,战斗力大减。
自从王彦章攻下德胜南城后,梁主也稍微对他进行了奖赏。但王彦章性格刚烈暴躁,不能忍受被压制。梁主每次发兵,都让近臣监护,军队的进退行止,都由监军决定。王彦章郁郁不乐,情绪都表现在脸上。他对这种束缚和限制感到极度不满,也影响了他的指挥和作战能力。
自从在河津失利后,段凝、王彦章又献策,想要分兵多路进军。他们计划联合董璋以及陕虢、泽潞的军队,进攻石会关以威胁太原;同时,霍彦威统率关西、汝、洛的军队自相护卫以攻打镇定;段凝、杜晏球则率领大军对抗陛下您。他们还命令王彦章、张汉杰统领禁军攻打郓州,计划在十月内大举进攻。
除此之外,他们又从滑州南面决破黄河堤坝,让水流向东注入曹、濮之间,一直流到汶阳。水流弥漫不绝,以淹没北军。我在军中听说了这些计划,深感忧虑。我认为汴梁的军队,聚集起来虽然不少,但分散开来就不足为虑了。
陛下您只需等待他们分兵之时,然后率领五千铁骑,从郓州兼程直捣汴梁。用不了十天的时间,天下大事就可定矣。”
李存勖听后非常高兴,他认为康延孝的计策非常壮烈也非常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