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陈玉华也正需要一些读书人来处理军中账目等琐事。毕竟苏叶湄和秋香她们只有几个人,不可能时时刻刻陪在身边随队出征,也不能总是让她们抛头露面。
前来报名的读书人年龄都在二十五岁到三十五岁之间,他们平日里常聚在一起探讨学问,是关系不错的好友。
陈玉华亲自对这首批主动前来投军的读书人进行了面试。一番面试下来,他对这些读书人都比较满意。
他发现这些人并非迂腐的穷酸书生,而是见解独到、颇有才能之人。
他们认为大乾朝官府腐败,连科举都已失去了为国选才的功能,沦为某些权贵谋取私利的工具,于是便放弃了科举之路。
他们前来投军,是看中了“果敢自卫队”的潜力,希望能在自卫队中谋求一个好前程。
陈玉华对这些读书人的眼光十分赞赏。既然他们都是知根知底的合水镇人,便决定将他们全部收下,并把这次出征当作考察他们能力的一次考试。
陈玉华打算成立军需行政管理部门,这些人若确实有能力,以后就正式成为自卫队的一员。
两千名辅兵的招聘工作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其中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政审”上。
陈玉华绝不允许自己的队伍在刚起步时就被人渗透,哪怕是辅兵也不行,他不想在自己大业的根基上埋下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
出征时间定在了后天,明天需要对辅兵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以便他们能与自卫队达成初步的配合。
陈玉华并不需要辅兵参战,因此只安排了一天时间进行培训,只要辅兵能在搬运军需补给时不掉队就行。
而读书人的任务则更加复杂,他们需要参与到整个军事行动的统筹工作中,还要负责指挥和协调辅兵们的工作。
虽然只有一天时间,对普通人来说难度很大,但他们毕竟是读书人,陈玉华要用一定压力的工作来考察他们的能力。
合水镇这边出征事宜进行得如火如荼,而有些人从合水镇告示栏贴出招聘辅兵的布告起,就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