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嗣只能奋力抵抗,虽重创了西域各国军队,但终因粮草不足,寡不敌众,只得带军撤回。
而此时陛下大军已经攻入帝都,桓朝灭亡。
杨忠嗣悲愤欲绝,欲和陛下死战到底,副将以全军性命苦苦相劝,无奈之下他只能放弃。
又听闻陛下迁桓朝权贵世家出关外,便决心前往。
他从胡人的地盘借道而行,众多胡人部落畏惧其威名,无人敢阻拦,最终成功抵达宁古郡。”
李彻听得此人生平,心中不由得有一种不真实感。
忠良之后,一生征战,从大庆最西边打到了最北边。
如此强悍的战绩,而且都是和外族对战,足够入个武庙了,怎么可能寂寂无名呢?
诸葛哲似乎察觉到了李彻的心思,又说道:
“殿下之所以不闻其名,那是因为当今陛下曾多次派人以大将军之职劝降他。
然而,杨将军全部辞之不受,并表示他杨忠嗣生为桓朝将领,永不向大庆投降。
陛下大怒,但那时新朝刚建,国内百废待兴,关外这边又刚刚稳定。
陛下也不想因此出兵,而搞得各部族人心惶惶,边境不稳。
而宁古郡这边之所以不闻其名,是因为杨将军到了这里后,发现世家和蛮族的勾当,顿时大怒。
杨将军多次好言相劝,可其他家族之人早就利欲熏心,自然不理会。
杨将军忠勇双全,不忍心与曾经同朝的同僚们刀剑相向,便带着一部分士兵离开了宁古郡。
自此,世家之人便记恨上了杨忠嗣,自然不会有人再提他。”
诸葛哲缓了口气,看向阶下挺直腰杆,一副有荣与焉样子的解明。
“杨将军离开宁古郡后,成立了桓国军,自称大帅,带领麾下将士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
“听闻他一路向北,曾大破契丹王部,之后臣就再也没听过他的消息了。”
众人听了杨忠嗣的事迹,皆是心生敬仰,只是碍于此人是妥妥的反庆派,纷纷将目光投向李彻。
李彻面色不改,只是沉默着看向解明。
过了一会,才开口道:“你和杨忠嗣有何关系?”
李彻对杨将军的称呼未用敬语,也没用大帅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