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这个话题也就被揭过,大家又聊起了其它的。
“如今这日子确实是一天比一天好了。”
“谁说不是呢。”
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女子,看着手中盛粥的碗,“前段时间我收到家中来信了,我娘说她过得很好,真好啊,我娘都会写字了。”
行军打仗中通信实在是困难,他们寄信回去还相对容易一些,家人寄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很多时候,家人们按照上次寄信的地方回过去,大军早就离开了。
几经辗转,能拿到手中的信件少之又少。
三个月能收到一封家书都算是频繁的了。
“我爹也给我寄来了,说是今年的冬下麦抽穗了,看样子又是丰收的一年。”
“你这信怕是送了有一个月了吧,这都差不多到收割的时候了。”
“嘿,能拿到就行,算下来确实都快收割了。”
“也是,能拿到家书就不错了,这收了小麦后啊,我爹娘的日子应该就能轻松些了。”
“对了,你们的月俸是放在兵房,还是让家人替你们拿啊。”
在月俸方面,云栀给了他们两个选择。
一是,放在本人户籍地的兵房中,待平安归来时可凭身份牌领取。
二是,可以让家中人代为领取。
“我让我爹娘替我拿的,原本是想让他们拿去用,结果他们说替我存下来给我娶媳妇儿用。”
围坐在一起的一个女子也加入这个话题,“我也是让我爹娘拿,他们说给我存起来以后当嫁妆。”
坐在她旁边的女子听到她这话,“这志向可不高啊,我以后可不准备嫁出去,待我建功立业回去,就招一个入赘。”
“我也是这样想的,我努努力,挣它一官半职,回去就入赘一个贤惠些的夫郎。”
“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么想的啊。”
几个女子相视一眼,露出心有灵犀的笑容。
不一会儿,话题又拉回到月俸上。
“我才参军没几个月,我爹娘替我拿了,上次还写信给我说那个月领了三两银子,可真多啊,而且这官职越大这月俸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