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集中注意力

收藏古董,偶尔能淘到宝,一夕之间富起来的感觉,确实能填补他的精神空洞。“老板,这件瓷器多少钱?”李大昌在一家地摊前蹲下,摊面上琳琅满目的小玩意儿令人目不暇接。

红色布料铺在下方,寓意财源滚滚不外流。摊位上坐着一位老人,虽已垂垂老矣,但面容中却透出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三千块!”老板瞥了李大昌一眼,淡然开口。

三千块?

李大昌心头一震,这笔钱可不小。以他现在的身家,怕连这件瓷器的半价都拿不出。然而,古董圈有其固有的规则。

这六条规则,李大昌铭记于心:

1. 若非诚意购买,勿询价格;

2. 卖方需先报出价格;

. 询问成本视为不敬;

4. 观察不言;

5. 砍价需有度;

6. 砍价即意味着有意购买。

“三千块?太贵了,再给个价?”李大昌看向老人,三千块对他而言,无疑是天价。老人只是摇摇头,说:“没钱别碰古董,你走吧,看你这新手的样子,我也就不计较了!”

这番话让李大昌怒火中烧。

“没钱?你这是在侮辱谁?我还怀疑你是假货呢!”人活一口气,李大昌此刻就是要为这口气争斗。他正思索如何既能摆脱困境,又不失体面。

“假货?你的眼睛瞎了还是怎的?你去京城打听打听,谁不认识我和善贝勒?你说我卖假货?你也不问问,什么时候我和善贝勒买的古董有假的?”老人气得胡子都竖了起来。

“够了!清朝都已经 ,别在这儿胡搅蛮缠!”李大昌哼了一声。这句话对于和善贝勒来说,简直是当头棒喝。

废话!清朝虽亡,你这混账也配当我的奴仆?还能如此对我?

和善贝勒真怒了,清朝的衰落,让曾经的王公贵族们纷纷散落人间。年轻时缺乏一技之长,晚年只能靠变卖家产度日。拥有前朝贝勒身份的他,摊位上的古董价格自然高于他人,尽管人们依然愿意购买。

他们知道,前朝王公贝勒家的物品不可能是假的。然而,清朝已经 近五十三年,老人如今已有六十多岁。昔日的奢华生活难以改变,为了维持生活质量,他只能不断地变卖家中的小物件。

从他摆摊四十余年的经营生涯中,从未有人如此挑衅他的底线。

"那我就给你个价吧!"和善贝勒开口,生活总是需要面包的。

在现实面前,和善贝勒不得不低头。

"八块!"许大茂在和善贝勒面前炫耀着手指。

"八块?你这不是明摆着不想买吗!"和善贝勒的眼睛瞪得老大,一千块钱可不是八十块,你怎么能一眨眼就给降到八块?

这哪是做生意啊?

文玩,它不仅仅是古董,更是心态的体现。个人的品质、知识、风格,都在一言一行中展现。如果疑心太重,价格低了担心是假货,价格高了担心被坑,犹豫不决,拖泥带水,绝非文人风范。许大茂可并不是什么文人,他只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

"这文玩行业你不了解?你给出的价格太离谱了!"和善贝勒的眼睛几乎要冒出火来。"那我再考虑考虑吧!"许大茂起身准备离去,但眼睛却不时地瞟向那尊铜马。

他一眼就看上了这个铜马,只是...

在最好的时机遇见了最合适的对象,可惜口袋里的钱不够。

唉……

和善贝勒审视着许大茂,咬了咬牙,说:"成交!"

刚起身走了几步的许大茂突然僵住了。

成交?

哈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兴奋的许大茂激动地手舞足蹈,急忙从钱包里掏出十块钱。

"找零!"

这是目前市面上的最大面额。

随后,他紧紧抱着身边的铜马不肯放手。

铜马大小如同手掌,身上有一处被摩挲出了一层包浆,四条腿已经发绿,仅凭这包浆,没有几代人的耐心和功夫就难以达到。捡漏了!

许大茂的心里乐开了花,看着怀里抱着的铜马,甚至在王脸上蹭来蹭去,痴迷不已。

"找零啊!磨蹭什么呢?"许大茂回过神来,盯着和善贝勒,还差两块钱呢!

和善贝勒的表情有些紧张,他勉强在口袋里摸索着。

"今天刚开业,找不开!"

许大茂正为此感到为难,这时,一旁的和善贝勒从身后的黑色包包里,又拿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铜马。

"我用这匹铜马抵给你,一对八块,两对十六块,你还赚了六块呢!"和善贝勒这次真的笑得很和善。

他将铜马放在了许大茂的手上。

许大茂看着这两只铜马,脸上的喜悦与兴奋瞬间被震惊取代。赚六块?

我看这踏马是亏六块才对。

许大茂转身,这时这个和善贝勒正准备收拾东西离开。

十块钱,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两个月的生活费用。

一旁,人们笑声四起。文玩规矩,旁观者不应多言。

毕竟,这就是市场的博弈,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

精明的府主已经经营了四十年的旧物买卖,连一座皇府,他也能彻底清空。这可怎么解决?除了制造赝品, 那些者,还能怎样?

尽管府主手中无物,但毕竟他曾经是正统的前朝府主。手里虽然没有实际的货物,但经他手的物品至少也有八千件以上,谁没有过看走眼的时候?到时候岂不还得请府主打眼?

为了这点小事得罪府主不值得。

至于许大茂,那种寻宝的心态顿时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失落感。 ...

他这是走眼了吗?

不,他这是丢脸了!

带着满腹的怨气,许大茂失去了继续游览鸽市的兴致,心情沉重地回到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