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页书,王宜春读完两遍后,便让元盛自己读。
元盛读了两遍,一处断句错误都没有。
王宜春又教了一页,见元盛掌握断句之后,王宜春说:“今天就学到这里,明天你将这两页书背给我听。”
王宜春深知贪多嚼不烂,学生压力太大,反而会降低学习效率。
元盛说:“先生,我已经会背了。”
“什么?”王宜春双目睁大,一脸不可置信。
元盛将书放在书桌上,开始认真背诵起来。
王宜春听完都惊呆了,好家伙!真是一字不差!
难怪元盛蒙学半年便能考取县试案首,原来人家有过目不忘的天分。
王宜春兴奋起来,说不定明年乡试,元盛不但能通过乡试,还能冲一冲案首呢!
明年元盛十七岁,十七岁的乡试案首,可以名动大乾!
王宜春又拿起大乾律例,“既然这两页你已经掌握,那我便再教你两页。”
王宜春又教了元盛两页。
此外,赵信然还让元盛巩固了经义,院试和乡试都是未来要闯的关,首先元盛冲击府试案首。
赵信然发现元盛在这块掌握的很扎实,引经据典,每次都能结合四书五经的内容,写入发人深思的文章。
赵信然见元盛的基本功扎实,便开始训练元盛做策论题。
元盛在策论上花费的时间,仅次于杂文。
由于之前元盛一直在自学这方面的知识,有一些基础,所以策论考试成绩上佳。
赵信然批改完元盛的策论题目,便会与元盛讨论,元盛发线,同一道策论题,讨论后,他可以写出更好的文章。
元盛不禁感叹自己来石鼓书院是来对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王宜春给元盛开小灶的事情并没有藏着掖着,崔时年,范志远,元弘毅等甲一班的人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