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再见了,1850!(二)(还是万字!!!)

“这个概念类似于真空管,法拉第教授您应该对此并不陌生。”

从座位上赶到加速器边上的法拉第凑上前看了几眼,轻轻点了点头。

原本时间线中的磁导率要在1885年才会被提出,但如今这个副本在小牛的影响下,磁导率也提前诞生了出来。(见295章)

因此如今徐云这么一解释,法拉第倒也跟上了他的思路。

接着徐云地面上的一口箱子里取出了几件东西,赫然是当初拜托艾维琳打造的铍管等物:

“这是铍管,它能起到封真空的作用,同时还能保证玩意电子在撞击到内壁后产生非必要的影响——不过各位小心一点,铍管剧毒又致癌,我们只能把它装在玻璃里观察,不能上手......”

“这个则是含有掺锌铁氧体的空芯螺线管,可以形成多孔结构,由于构建出一个临时储存环.......”

“右边这个是纯钼的锥形体,可以在电子数量增加后放缓增速.......”

解释的同时。

徐云还取出了一张早就准备好的示意图,通过图示进行更直观的科普。

法拉第认真听完徐云的介绍,接过示意图看了好一会儿。

沉默片刻,又看着面前这条百米长龙,对问道:

“罗峰同学,这台加...加速器一秒钟可以发射多少电子?”

徐云想了想,说道:

“大概一千个左右吧。”

他的设计方案参考的是此前提及过的、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物理系研究团队在2011年搞出来的方案。

也就是d/10.1088/1367-2630/15/3/033018。

这个方案首先让两把阴极射线枪互相发射,通过一处预先设置的电极后电子会偏转。

然后经过控制极筛选,其次在预置的锌板上发生——

光电效应。(憋死我了,光电效应的全部材料就是为这一章准备的)

在光电效应光中,原子会一个光子并产生一个自由电子,控制好数量就能统计出总数。

这个能级1850年的科学界不了解,但在后世随便一个大物学生都能算出来。

假设有一群粒子并且这群粒子之间相互充分交换动能,达到平衡态。

那么这些粒子的动能就会满足玻尔兹曼分布。

也就是EK=3/2kT,其中T是温度。

计算好动能后,一切就很简单了。

只要再装一个金属环然后加上负电压,由于电子也带负电,所以调节这个电极上的电压就可以让电子减速,筛除一些偏转方向错误的电子。

有些电子动能不够,干脆就掉头回去了。

这些电子被存储到含有掺锌铁氧体的空芯螺线管中,经过再次偏转就能再次成为可以发射的电子。

经过这样一筛选,便可以做到阶段性的多电子射出。

有手就行.JPG。

当然了。

由于精度问题,徐云肯定没法保证每次都只有一个电子被发射出来。

但平均每毫秒一个电子的速度通过加速器还是不难的,也就是徐云所说的一秒钟有1000个符合要求的电子打在显像板上。

视线再回归原处。

法拉第摸着加速器的外壳,手指头有节奏的在上头敲击着。

不知为何,他对于这种通体银色的光滑铝制外表莫名的有些喜爱。

过了一会儿,法拉第忽然又想到了什么,手指一停,继续对徐云问道:

“罗峰同学,你说的原理我差不多搞懂了,不过有一点我还是没想明白.......”

“你所说的设计似乎只能筛选出方向、速度一样的电子,但你怎么才能把它们聚拢到一起呢?”

徐云顿时一愣。

回过神后,心中再次浮现出一丝感叹。

不愧是专业大老啊.......

看到这里头还没晕的同学应该还记得。

在上面提出的六点中,还有一个环节没有给出答桉。

也就是第三点:

如何聚拢粒子束。

毕竟有了粒子源后,还需要考虑到束流聚焦的问题嘛。

不聚焦的话,恐怕要很久很久才会有实验结果产出。

看着一脸好奇的法拉第,徐云再次从储物箱里掏了掏,取出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块:

“法拉第教授,靠着这个就行。”

徐云拿出的金属块不同于密封的铍管,说明它可以被上手。

于是法拉第便很信任的从徐云手中接过金属块,仔细的打量了起来。

这个金属块看上去方方正正的,大概有手掌大小,不过入手后的感觉却有些......

柔软?

法拉第尝试性的用大拇指在金属块上捏了捏,轻轻的咦了一声:

“嗯?这是......”

只见他在衣兜里掏了掏,取出了一枚随身携带的小铁片,轻轻放到了金属块下方三厘米的位置上。

很快。

啪——

铁片迅速的吸附到了金属块上。

见此情形。

法拉第再次看向了徐云,试探着问道:

“这是....金属磁极?”

徐云点了点头,朝他竖起了一根大拇指,补充道:

“准确来说,这是一枚稀土磁铁。”

在后世的大型粒子加速器中,完成束流聚焦工作的通常是超导四极磁铁。

不过眼下徐云的粒子动能很小,因此他便拜托艾维琳鼓捣出了稀土磁铁。

稀土磁铁组成的磁四极子算是最好获得的磁四极子之一,对于低能粒子聚焦的效果好到了一个很神奇的地步。

后世有个叫做加来道雄的霓虹人,也就是《超越时空》的作者,他在中学期间就自制了加速器。

而他那台加速器使用的束流聚焦工具,使用的正是稀土磁铁。

有了稀土磁铁的帮助,平流电子的能势态基本上被拉到了最满。

也就是说.......

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的材料,此时已经完全准备妥当。

剩下的便是........

正式实验!

.........

由于此前全过程的高度保密,因此现如今能够进行实验操作的只有徐云一人。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

他带着法拉第等人来到了乞丐版的操作台前,按下了开关——注意,此时成像屏已经通电,处于运行检测状态。

轰轰轰——

鲁姆科夫线圈迅速开始了工作。

尚未达到精细化的工艺水准,令线圈设备发出了类似后世拖拉机的声响。

接着很快。

在强大的电压之下。

刺啦刺啦~

真空管内开始出现了气体放电,势垒被击破,一束阴极射线出现了。

与此同时。

徐云身边的小麦一指示数表,拉动了几下徐云的衣角,对他道:

“罗峰先生,您快看,示数表有反应了!”

徐云朝示数表扫了一眼。

点点头,没有说话。

示数表监测的是真空管周围的电路情况,有阴极射线出现,示数表必然会发生变化。

如果连这一环节都能出问题,他干脆直接回到第一现场撞死在分析机上得了。

紧接着。

在徐云等人看不到的微观世界里。

休休休~

一颗颗杂乱的电子开始飞快的在真空管中前进。

它们先在在间隙的中间遭遇残留的空气分子阻隔,经过一系列碰撞,产生了大量新的电子和正负离子。

由于电子运动的速度很快,因此电子大量集中在前进方向的前部。

而正离子则留在后部,并在管内形成了电子和正离子构成的集合体。

也就是电子崩。

接着由于基态能级的不同分部。

真空管内出现了阿斯顿暗区...阳极辉区......

不同动量的电子,在真空管内完成了初筛。

有些继续前进,有些和离子中和,有些则反复游荡。

这种筛选比起人类的小蝌蚪马拉松,甚至还要激烈上无数倍。

短短的初筛过后。

一秒钟内通过的电子数量,降低到了0.167x10^4量级——这里的描述是电子云概念的‘个数’。(一般情况下描述电子用的是库伦,这里的个数只是方便各位鲜为人同学直观)

在初筛之后。

那些过关的电子进入了加速器中。

首先迎接他们的是纯钼的锥形体,加速器中的一个平衡器。

在锥形体的作用下,电子们以某个写出来要占据454个字节、会被喷成水文的函数进行了缩量。

又有部分电子“倒”在了这里。

其余电子继续前进,又到了下一关:

带着负电的金属环。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负电和电子很快产生了斥力。

就像逆水行舟一般。

有些动力不足或者方向的电子,又被残忍的剔除到了掺锌铁氧体的空芯螺线管中.......

就这样。

在一道道预先设定的‘工序’的作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