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到慈安太后耳中时,她悲痛欲绝,泪水如泉涌,哭得两眼都红肿起来。
慈安太后颤抖着身体,含着泪水,对着慈禧太后说道:“我们的家里,从此多事了!”她的声音中充满了悲痛和无奈,每一个字都透露出对同治皇帝死状的同情和对未来国运的担忧。
慈安太后的心情异常复杂,她深知同治皇帝的死并非寻常之事,他的悲惨离世让她心中充满了愤懑和哀怨。
同治皇帝是她看着长大的孩子,他的痛苦和孤独的死亡,让她对宫廷的冷漠和权力的无情有了更深的体会。
慈禧太后在悲痛的氛围中却显得异常冷静,她的声音平静而坚定,说道:“现在报丧和立嗣才是最要紧的事,哭泣也无济于事。”
她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仿佛已经将悲伤的情绪置于脑后,准备面对接下来的政治挑战。
慈安太后和皇后虽然心中不愿,但也只能跟随慈禧太后的指示,一同来到乾清宫。
宫人们小心翼翼地将同治皇帝的遗体抬往正殿,以备安置和后续的丧礼仪式。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尽量保持沉默,唯恐打扰了皇帝的最后一程。
在整理同治皇帝的遗物时,慈禧太后的目光锐利如鹰,她突然注意到枕头下露出一角纸张。
她迅速掀开枕头,发现了一包用丝巾包裹的小册子。
慈禧太后眼疾手快,打开一看,发现这些小册子竟然都是些春宫图和淫秽画像。
她的眉头紧锁,心中涌起一股怒火。
仔细观察这些图册,慈禧太后发现每一页上都写着“臣王庆祺敬呈”的字样。
她立刻明白了,王庆祺是那个引导同治皇帝走向邪淫之路的人。
慈禧太后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她深知这样的行为对于皇家声誉和皇帝的健康有着极大的损害。
不容犹豫,慈禧太后立刻下令,下了一道密旨,先将王庆祺的官职革除,以示惩戒。
她决定要以此事为例,警示朝中大臣,不得再有此类败坏风气的行为。
慈禧太后的决断和手段,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她的权威和决心,同时也为同治皇帝的悲剧增添了一丝复杂的色彩。
随后慈禧太后神情凝重,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事已至此,非同小可。速召奕譞(即道光皇帝第七子)前来议立嗣君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