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改革的终点

“只要维稳就行吗?!”韩明有些迷茫的抚摸着书桌上的一叠厚厚纸张。

那是他和王介甫来到江西半个月以来的全部心血。

也是被近代梁启超誉为“秦汉以后第一大文”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初本。

这是王介甫早有的打算,不过来没来得及构思,就被韩明给请到了江西做帮手。

当看到这个新科状元有着他祖父一般的改革进取之心,王介甫也是感慨传承不断。

并邀请韩明一起,完成这篇万言书,期望能够尝试推动大宋自上而下的改革。

不过二人在对一些改革方向上有了分歧。

王介甫认为大宋现在积贫积弱,需要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

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

但韩明指出王介甫在一些改革流程和方法上容易造成“夺穷民之铢累” 和“痛抑猛士” 的弊端,甚至有可能形成“民苦于役”。

他认为应当在富国强兵的同时,增加百姓的收入,提高百姓的生存环境,实现民富国强。

并且强调,无论是‘政’、‘财’、‘军’、‘文化’等存在方式应当是以百姓优先,而不是成为压榨和掠夺的工具。

甚至韩明提出‘三步走’战略,先‘军’后‘财’再‘政’的顺序。

“不不不,大人在富民的方向上,我还是能够理解,可是这个三步走,为什么一定要先军事改革呢?!”

王介甫很是奇怪,这跟正经顺序的‘财’、‘军’、‘政’、‘文化’的不一样啊?!

“你觉得大宋生活的时代,是屯兵好?还是屯粮好?”

韩明不觉得先‘经济’改革有什么不对,但是你的‘经济改革’成果如果给他人做了嫁衣,那这和失败有什么意义。

“大人是觉得北辽和西夏不会放任我们简单的实行改革?”王介甫的神情有些严肃,因为他确实没想过这一点。

“大宋向好的发展,契丹和党项不一定坐得住,只有一个半死不活的中原王朝,才是一个好王朝!”

韩明的话让王介甫的目光一下子从国内,跳到了整个国家博弈的层面思考。

“先‘军事改革’,并不一定非要全面铺开,最优先是在边疆地区定点实验,同时在国内同步进行‘经济改革’,以支援军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