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八股取士不可取

而任以虚则直接表示,用四书五经选拔出来人才,根本不足以应对这一系列事情。

学习四书五经的读书人,子曰诗云,说满篇大道理,说各种儒学经典在行。

但是问这位读书人,比如上游发大水,冲毁了下游的稻田,百姓们面临没有吃得,该怎么办?

县令几乎一问三不知,所以才需要各种师爷。

而在明代能解决这种问题的师爷,要价都不低,就不是寻常县令俸禄,能请得起的人。

所以,县令为了救灾,就得去贪污,把贪污来的钱财,作为师爷们的贿赂,让师爷们统筹各方,组织人手去救灾。

在任以虚看来,四书五经选拔出来的人才,都不适用。

四书五经的内容,与真正做官内容,这两者差别,最明显体现就是,学习的是一加一,可面对现实的是,高等数学题目。

那学的东西,就完全用不上。

任以虚记得,明清时代都是四书五经的科举制度。

而他就看过一个清代状元的乡试卷子。

卷子的题目大抵是这样的:唐朝诗人骆宾王的《咏鹅》提到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请以,绿水之上,才能养育出白色天鹅为话题,写一篇三千字的文章,论述地方文化和培养人才之间的关系。

当初任以虚看到这个题目,差点没破口大骂。

因为他都不需要看后面内容,就知道写得是什么。

而那位状元写的内容,还真就是,把上级官员当做是绿水,吹捧只有在绿水之上,才能培育出好的地方官员。

再结合当地土特产和特殊文化,各种暗示隐喻,要给上官送礼物。

任以虚记得大抵内容是这样的。

当初,与他同行游客看完,感慨古代状元卷子写得好,他却感觉十分无力。

这题目本质上就是,在做思想功夫,在思考各种吹捧上官,玩文字游戏,让卷子体现出两种意思。

一种意思是明面上,用一大堆华丽辞藻,来强行牵扯,绿水和天鹅,与上下级官员,当地特色文化关系。

一种意思是潜在的,是吹捧考官,直接点明,只有在优秀上级官员的领导,才能诞生出优秀的下级官员。

还要拐着弯表示,考官你选我,我考中了肯定给你送礼。

而任以虚正是因为了解了,这种八股文取士,才极为厌恶。

最主要是,三年考一次,没有标准答案。

而考生能不能考得上,就看考生自己会不会,既显得自己高风亮节,又能拐着弯,吹上官英明神武,还能暗示自己中了,一定会厚待考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