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鹿门求学

马谡别传 高瞻非 1151 字 22天前

弟子员的来源,主要选自民间十八岁以上的子弟,此外各郡县低级官吏品学兼优者,也可担任弟子。

弟子毕业后,能通一经以上的可补文学掌故,等第高的可充任郎官,但只限于白身受业者。

因此寒门子弟读书就有了盼头,学习风气良好,学习热情高涨。

地方官吏出身的弟子员,则多派充九卿、列卿或郡太守的属官。

太学在历朝历代慢慢的扩充,汉朝儒学教育的日益发展,带动儒家政治势力的日益膨胀。

东汉光武帝,也于建武五年设学于京师,置博士十四人。太学生不断增加,汉质帝时,太学生已多至三万人。

汉代虽然还没有科举,察举制度是汉代选拨人才的主要方式,可分为两类:

一是诏举,当国家有特殊需要时,下诏命官吏推举人才。

二是孝廉之举,是由郡国按时向中央保荐当地的人才。荐举为主,考试为辅,是两汉察举制的基本特点。

东汉时,诏举由特举变为岁举,又称茂材之举,已经有些科举的味道了。

选举的标准有四:即德行高超,经明行修,明晓法律和刚毅多略。

每年由光禄勋、御史、司隶校尉及各州剌史等实责官员推举。

推行荐举、察举等方法的结果是,加快了门阀制度的发展,到东汉末年,已经达到了一个极致。

大量士族世家的出现,与外戚、宦官形成东汉时期的三大势力,基本上垄断了国家的政治。

那些寒门士子,基本没有了出头之日,就算是满腹经纶,也难以被举荐为官,只能充当士族官员的幕僚。

加之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