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不知道是不是雨实在太大,三个人的火折子居然都有些潮湿,怎么都点不着。
那为首的汉子倒也洒脱,却从随身的一个小包里摸出了两枚黄豆粒儿大的小珍珠,满脸堆笑,拱着手递给了两伙子人里明显的首领:
“劳烦借个火,这是洞庭湖里河蚌产的珠子,不算什么好东西。”
的确不算什么好东西,这小珍珠只有黄豆儿大小,而且色泽有些暗黄,表面也有些凹凸不平,看起来也就是值个十几二十个铜钱的样子。
不过这到底是珍珠,用来作为示好的某种礼物是完全够了。
所以另外两伙子人也连忙接下,并且帮助三人升起了火堆,还从庙里佛像后面取来一个洗刷干净的铁盆,好用来煮些热水热汤。
有了这番交情,气氛自然就变得活络起来。
“尊驾是洞庭湖那边的?”那带着儿子女儿的汉子看来是最早过来的,身上都没什么湿气,显然早就烤干了衣服,此时便来主动搭话。
“不敢当尊字,黄某家中排行第五,唤我黄五便可。”
为首的骑士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却是几张饼子,还有几块干鱼片,一边架在火堆上烤热,一边道,
“我与兄弟在洞庭湖里起了一条小船,捕些湖中鱼鲜糊口。近些日子湖里乱军闹腾的厉害,不敢再下湖捕鱼,所以来探探朝廷口风。”
这话一听就知道是托词,正经的渔民哪里会专门赶来杭州城探口风?
无外乎是那位名满天下的摄政王近期到了杭州城,据说要收拾洞庭湖的乱军,引得江南大地一片紧张。
这种时候,洞庭湖那边自然也要有人过来看看的。不管是属于乱军还是想要弃暗投明,总归是想找个好路子。
不过行走江湖嘛,大家懂得都懂,点到即止就行。就算这个黄某人是洞庭湖叛军的贼首,难道还能一刀把他砍了?
也不一定能打得过啊!
“我姓曹,在圣……在明教里做些杂事。听闻神主来了杭州,便也是要带孩子们去长长见识。”那问话的汉子也爽朗的笑了笑。
这话一出,众人顿时凛然。
如果说出身洞庭湖的黄某人只是个野路子的话,那么明教教众可就是真的江湖中人了。
自古以来,明教在江湖中的地位都非常高。朝廷称其为魔教,但是教众自称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