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牛僧孺和李德裕

朝官们抱成一团都搞不赢宦官,现在分成两派自相残杀,整体实力自然更加不如。只不过,此时的官僚集团已经不把宦官当成对手,而是当成左右胜负的裁判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牛李党争始于唐宪宗时期,初时牛党得势。到唐文宗的时候,两党实力趋于均衡,党争趋于激烈。李党在党魁李德裕的强势发挥下,渐渐取得优势。

李德裕(787年-850年)是唐朝宰相李吉甫的第二个儿子。他在唐宪宗时期入仕,因父荫而仕途平顺,短短数年便已官至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他与同为翰林学士的李绅、元稹都以文才着称,时称三俊。

李德裕在任时,经常提拔寒门出身的读书人,因此深受寒门新贵的爱戴。按照这种皇帝青睐,众望所归的势头,李德裕似乎只差一步便可登台拜相,但此时资历更老的李逢吉提前拜相了。李德裕不再“众允,悔无”,仕途于是出现反复。

李逢吉这个名字,粗粗看起来和李吉甫差别不大,但这两人是政敌关系。

李逢吉出身陇西李氏,进士及第后官至宰相,与权宦王守澄交好,是牛党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拜相之后,开始弹劾李德裕,使其被免翰林学士之职,外放润州(今江苏镇江)担任浙西观察使,又推荐牛僧孺(780年-848年)为同平章事,同拜宰相。

牛党为何姓牛?

因为党魁是牛僧孺。他从唐德宗年间进士及第进入仕途,当唐宣宗年间病逝,堪称八朝元老。牛僧孺也有雄心壮志,眼见皇帝昏庸,宦官弄权,藩镇坐大,社会动乱,牛僧孺如鲠在喉。

入仕不久,他参加了唐宪宗的制举贤良方正科特试,在策对中直陈时政,不料得罪了时任宰相李吉甫。

李吉甫认为牛僧孺是在批评他,于是利用职权将考官降职,同时对牛僧孺不予提拔。

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李吉甫此事确实做得有失风度,于是引发朝野哗然,政敌们趁机为牛僧孺等人鸣冤,而弹劾李吉甫嫉贤妒能。李吉甫因此被贬为淮南节度使。而更让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自己贪图一时之快,却为儿子制造了一个一生之敌。

因为这次论争,朝臣无形之中分成了两个派系,由此埋下了牛李党争的祸根。

修罗丹帝王腾莫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