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毁一城、救一国

佣兵1929 山有意 1080 字 2个月前

周文用一句简单的定论,却是讲出了其后的意义。

然后,他还不等校长从纠结的情绪中挣脱出来,就接着向校长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想法和建议。

只有让校长看到这个计划的可行性,才有可能让他下定决心。

周文建议的南京之战的战略其实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首先,如果校长同意了这个战略思路,起码在上海的兵力投入就不会如历史上那般庞大,而是要保存实力在南京跟鬼子决战,就能避免淞沪会战十几万精锐在溃逃的路上被鬼子屠杀的情况发生。

别的不说,如果这十几万溃逃部队是有序和有组织的撤退到吴福线和锡澄线这两道国防线,日军想要14天就攻破这两道耗时三年才建成的坚固防线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且,既然要把南京作为跟日军决战的战场,南京的老百姓和各种工厂就必然要事先组织疏散转移,这就能避免被日军屠杀平民的惨剧发生。

周文在陈述中,向校长建议的是,上海之战初期,中国首次向日军发起进攻的兵力必须不低于4个师,以三个师向预先制定好的军事目标发起攻击,一个师作为预备队。

要知道,上海日本驻军数量并不多,海陆两军加一起也不过三千多人,加上日军军事化训练过的武装侨民,总兵力不会超过7千人。而我军则是以4个德械师5万余精锐发起突然攻击,成算较大。

而且预先要作出两个后续作战方案,一个是将日军全歼并占领日军的所有据点后,如何防御日军海上援兵登陆的方案;另一个就是日军顶住了我方攻击,等到了援军支援的方案。

战役中期,此时双方的增援部队都已赶到,并在各处战略要地上展开争夺,此时中国军队就依托工事和房屋,与日军胶着拼杀并继续投入兵力,吸引日军再次增兵。

战役的后期,从时间上判断,也就是战役开始的两个月至两个半月之后,当日军开始取得战场优势的时候,就要开始组织参战部队交替掩护,逐步后撤。

而上海战役打响之际,南京就要做好最后的防御准备,坚守市区与鬼子血战的部队一定要事先就选定,开始在南京城内疏散百姓、构筑工事、熟悉战场,制定各部队的防守区域和退守路线,同时做好坚守三个月以上的物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