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从江苏如东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神经再生专家顾晓松

院士之路 钩藤草 3121 字 2个月前

院士出生地

顾晓松院士,1953年12月2日出生于江苏南通如东县。

如东现为江苏南通所辖的一个县,它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的地方。

如东东临黄海,南接通州区,西与如皋市接壤,西北与海安市毗连,地理位置十分独特。

县域内水系发达,拥有众多河流和湖泊,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此外,如东县还拥有广阔的滩涂和海域,为海洋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如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秦汉以前,县境为长江口沙洲,称为扶海洲。

因长江、黄淮冲积成陆后,如东盐业兴起,亭场林立,至明清繁盛一时。民国之后,沿海逐步废灶兴垦,现代农渔业得到发展。

如今,如东县已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稳定的现代化县城。

如东人淳朴善良、勤劳智慧。当地的方言文化丰富多彩,既有吴语“沙里话”,又有江淮方言的通泰片“本场话”,还有兼具两种方言特点的“南场话”。

这些方言不仅体现了如东县人民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也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

此外,如东县还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如剪纸、刺绣、风筝等,这些传统艺术不仅具有观赏价值。

出生地解码

顾晓松院士的出生地江苏南通如东,对他后来成为院士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江苏南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城市,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

这种环境为顾晓松院士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文化氛围,使他能够在早期就接触到先进的医学知识和技术。

南通如东县作为顾晓松院士的故乡,对他的成长和学术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如东人淳朴善良,注重教育和学术发展,这种氛围对顾晓松院士的学术兴趣和志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这种兴趣驱使他不断努力学习,最终成为医学领域的杰出专家。

南通如东还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县城。

这种文化底蕴不仅丰富了顾晓松院士的精神世界,也为他提供了独特的学术视角和思维方式。

他在医学研究中注重人文关怀和跨学科融合,这种思想也深受南通如东文化的影响。

南通如东还为顾晓松院士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支持和资源保障。

他在南通大学等地任职期间,得到了学校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为他的学术研究和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由此可见,顾晓松院士的出生地江苏南通如东县,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学术资源和文化氛围上,还体现在他的个人成长、学术兴趣、思想观念和社会支持等方面。

院士求学之路

1980年,顾晓松从南通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7年,顾晓松从南通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98年,顾晓松获从上海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顾晓松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的学术成长和最终成为院士的成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顾晓松院士在南通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医学基础。

临床医学的学习使他对人体结构和疾病机制有了深入的理解,为他后续的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顾晓松在南通医学院选择人体解剖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因为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中的基础学科,对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一阶段的深入学习,顾晓松院士对人体结构和功能有了更为精细和深入的认识,为他后续的医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顾晓松选择在上海医科大学攻读人体解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并获得博士学位。

上海医科大学作为国内一流的医学学府,为顾晓松院士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更为前沿的科研平台。

在这一阶段,他能够接触到更为先进的科研技术和方法,与国内外顶尖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这些经历对他的学术成长和事业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由此可见,顾晓松院士的求学之路,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医学基础,提供了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前沿的科研平台。这些经历不仅使他在医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也为他后来成为院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院士从业之路

1994年,顾晓松获中国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995年至1999年间,顾晓松担任南通医学院副院长。

1998年,顾晓松担任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

小主,

1999年至2004年间,顾晓松担任南通医学院院长。

2004年至2008年间,顾晓松担任南通大学校长。

2008年至2014年间,顾晓松担任南通大学党委书记。

2014年,顾晓松担任南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年,顾晓松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