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不吝赏,事平则得罪’?这是唐朝朝廷的常见做法?”嬴政稍稍有些意外。
这两句话,可完全不是什么好话。
危难之际,朝廷对人不吝啬于赏赐——结合唐朝的情况来看,这种被赏赐的对象很可能有大半都是将领;而事情平定或者没有事情的时候,则是将这些人弃若敝履,甚至反过来追究罪责。
这种做法,可是真不怎么样。
虽然朝廷本身也不是个多么讲究感情的地方,很多时候都是看能力、看利益、看时局——
就像是在大秦当年的情况下,变法就是大势所趋、就是时局需要,所以,大秦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变法,走法家之路,而将过往的很多制度观念都抛弃,将过往很多跟不上的人也都统统抛弃。
也像是商鞅,虽然是大秦变法的核心功臣,但是在那个时候,却也依旧是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嬴政从不否认这些,因为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入朝为官之人,都知道这些事情;而能够走到高位的人,也都对此心中有数。
可是这不代表大秦就完全不在乎感情,不在乎人情了。
人家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难道就一点也不在乎?
讲究利益和时局没问题,但也决不能这么轻而易举就把人用完就扔,丝毫不讲究情面、也不讲究功劳、也不讲究日后。
就像他自己,虽然确实对一些人不那么重用,但是却不可能忘记这些人曾经立下的大功劳,也不会忽视这些人——处于种种原因考虑,所以不能再像以往那般重用,但不代表这些人他就彻底扔掉了。
他依旧重视这些人,尊重这些人,给这些人体面和一定的影响力。
这不是因为他心软或者什么,而是因为,这才是让大秦良心延续下去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