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禅观与净土 妙音0 5753 字 26天前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一面,我们看丙二的“功德想”。

佛教解释我们的生命现象,主要的观念,是说诸法因缘生。一个杂染生命的生起,或者一种清净功德的生起,背后都是有一定的轨则跟章法的。它不会莫名其妙生起,也不会莫名其妙地消失掉,不会的,事出必有因。

那净土宗临终的人是怎么回事呢?说这个人,他本来是一个人,结果他临终的时候往生到净土去了。这个就表示一个杂染生命现象的消失,以及一种清净功德的显现。因为我们往生不是从零开始,我们现在已经是在杂染的缘起上换了一个轨道,把它从一种生命的辗转轮回现象,硬生生停止下来,然后把它转到极乐世界的功德轨道去。

所以,我们讲“往生”,其实太过简略,也不够符合事实。严格来说,净土宗的往生应该叫作“带业往生”。你没有把生死业力处理完,你怎么往生呢?咱们今天不是从零开始去往生的。哪一个人是从本来面目的零开始去念佛的?多是在娑婆世界流转很久、造业很多,然后才开始求往生的。你现在要往生,那过去的业怎么算呢?只有一个方法,把它带走。

那么什么是“带业往生”呢?从唯识的角度来说就是,我们造了业以后(当然造业是一种身口意的活动),但是造完以后,这个业力会从活动状态变成一种静止的状态,叫作种子位。你造业的时候是一种有为的造作,但是你造完以后,它变成一种寂静的业种,一种潜伏的功能,一种睡眠的状态。所以,临命终的人,要从娑婆世界的轨道、娑婆世界的因缘,转到极乐世界的因缘,必须要做一件事情,就是不能去触动、不能激发过去的业力,这样你才可能从这个地方跳过去的。

当然有人就问了,带业往生,你说我过去所造的杀盗淫妄的罪业,不要去刺激它,这个我可以理解;但是我可也造了很多的善业啊,比方说我持戒、修福、忍辱,我临终的时候这个善业也不能激发它吗?也不可以!

诸位,往生可不是靠善业力!我们修的这个善业算什么?你去读读《弥陀要解》,蕅益大师说,为什么我们在临终的时候,不但罪业不能活动,连善业都不能活动?因为我们造善业的时候,从本质上是有漏。我们造善业,哪一个人依止菩提心、空正见了?多半是为了自己的私心。你造善业的时候,你可是为自己着想,你的心中是想因为这个善业的因缘让来生快乐啊!你曾经想过要把这个善业回向无上菩提吗?这个念头我看很少,所以你是依止私心。诸位!极乐世界的功德,那是一种无漏的,叫作功德庄严。我们这种有漏的善业怎么去庄严无漏的功德呢?不可能,这本质不一样。所以这第一个,本质不同。

第二个,数量也不同。我们凡夫的有所得心,造善业的时候不能普遍,我们只会对我们喜欢的亲属去造善业,所以我们得果报的时候这个业力是有限的。但是我们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功德,你到了极乐世界得一个果报体,那叫作一个长远无尽的正报寿命、广大无边的依报国土啊!这是你的善业庄严的吗?当然不是。

所以,净土宗,诸位!我们未来的功德,极乐世界,你享受的时候,跟你今生的善业没有太多的关系,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只是做了一件事情,利用临终的正念把极乐世界功德给感应出来。哪是你的善业庄严出来的?你这个善业,有所得,又有漏。所以我们临终的时候,罪业不能动,善业也不能动。这就是为什么临终不能起恶念,临终也不能起善念,娑婆世界的念都不可以。临终只能起正念,不能起善念,因为它跟你的善念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造了善业的意义,只是让我们临终无障碍,创造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如此而已。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用业感缘起的角度来看净土会觉得很多矛盾:为什么这个人造了五逆十恶结果却往生了,这个人平常造了五戒十善却没往生?这个跟业力根本没关系。

当然,带业往生是有条件的,这个业必须是经过忏悔。就是你现在这个业还在造作,那对不起,不能往生。为什么?因为净土宗虽然不重视业力,却很重视你的思想。其实我们造一个罪业,重点不是你所造的业,重点不在这儿,而是你一定有一个烦恼在活动。这种相续的烦恼是最可怕的,因为它临终的时候一定会去触动罪业。

所以,净土宗,与其说业力在主导我们,倒不如说净土宗的思想更重要。一个明白感应道交的思想的人,会花很多时间去改造思想,而不是去修福。当然,修福也很重要,因为你修福,你一个人临终的时候在安稳的环境往生,可能性会比较高;好过你临终的时候,一天的大部分在那边急救插满管子,是吧?你的福德力会扮演一种助行,因为福报大的人临终会在一种安稳的环境,叫善终。这对你有帮助,但它不是主要因素。

所以,净土宗生命的改变,从一种娑婆的生命改变到极乐世界的生命,重点不在业力,不在这个地方。你哪是用你的业力去庄严净土!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哪一个是你修来的?跟你一点都没关系。这个“他力门,果地教”,我们只做了一件事情,叫作感应道交。所以,净土的功德是感应出来的,哪是你修来的?凡夫的这么一点心思,你根本什么事都做不出来。

举一个例子。舍利弗尊者在过去生,没有成就圣道之前,曾经做一个商人,做买卖的,赚了一点钱。但是人各有各的思想习气,这个人不喜欢钱,也不喜欢房子,他就喜欢黄金。所以他赚到一定的钱,就把这个钱拿去打造黄金宝瓶。一辈子就用所有的钱买了七个黄金做的宝瓶,用一个很坚固的盒子装起来,再藏在一个山洞。他要是工作劳累之余,跑到山洞去打开他的宝瓶一看,那叫一个身心安乐。众生各有各的执着,因为各有各的念想。他的念想就是住在黄金这一块。

当然,诸行无常,他的生命即将结束。但是妄想的可怕是,生命结束它不会结束,它会辗转相续,除非你调伏它。他不希望他的黄金消失,因为对黄金的执着,结果来生的时候就变成一只大蟒蛇,盘绕在这个山洞的附近。谁要靠近它,它就吓你一下;你再不知趣,它就伤害你了。这个蟒蛇做了多久?做了五百世。

当然,有善根的人还是不一样,一个有善根的人落入颠倒想的时候,他会回光返照。一个人开始自我反省、回光返照,这个人就有希望。它在第五百世寿命快结束的时候,突然间回光返照,说我这样做是对的吗?我就生生世世守着这个黄金吗?它就起惭愧心了,它的善根发动了。所以这个蛇就爬到马路旁边去,看到一个做买卖的生意人。这个人买卖刚做完,挑了一个扁担准备回去。这个人是谁呢?释迦牟尼佛前身。它说,我这个黄金守了五百世了,我现在想要把它供养给三宝,你好不好帮我带到三宝的地方去?这个人答应了,就扛了一个扁担,左边放这个大蟒蛇,右边放这七个宝瓶,到了寺庙,就如是如是地跟出家师父说。出家师父就跟这个蟒蛇开导,授三皈依,然后开导四圣谛的法门,这个蟒蛇就从蟒蛇的色身跳脱出来,继续做人。

我现在只要问大家一个问题就好,从这个公案里面,舍利弗过去的公案,舍利弗到底做错了什么而堕落恶道?你不可以说他贪爱黄金堕蟒蛇,这太超过了嘛,是吧?应该是这样讲,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阿赖耶识,他那个阿赖耶识里面本来就有蟒蛇的业,谁叫他去把它启动起来?他错就错在他这个妄想太坚固了。

无量劫来,我们每一个人到现在,讲实在话,谁也没有比谁好,谁也没有比谁差。诸位!带业往生,你千万不要说你业障重、不能往生。你这样讲,是搞错方向了,这跟业障没关系。我讲实在话,无量劫来,我们流转到现在,请你读读唯识学,阿赖耶识有差这么一生吗?我们现在不造罪,主要是不能起烦恼,重点在这个,因为你一造罪就容易带动颠倒想。

所以诸位!净土宗,我们现在已经是背负了无量无边没办法处理的业力,现在只有做一件事情,咱们现在不要去触动它,就做这件事情。成败关键就在这里。不是叫你一天到晚去造善业,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加强你的正念。也就是说,从净土宗的角度,因为它是他力门的摄受,说实在,阿弥陀佛福报力是现成的,你只要把它感应出来就好。所以,净土宗的修学,从娑婆世界的生命现象转到极乐世界的生命现象,不在业力的改变,而在于思想的改变。你如果明白净土宗,你会知道关键在这里。你不要一天到晚用功却方向错了。

为什么讲千念万念为了临终的正念?你第八识里面有生死业力,有往生的业力,有你曾经在佛堂里面的忆佛念佛的这个愿力。你到底是去启动生死的开关,你还是去启动往生的愿力的开关,这个是开关的问题,就在你一念之间而已。临命终是最公平的,因为你平常起什么念头,临终就起什么念头,非常公平。当然,从念头的等流性,你在死亡到来之前,都还有机会去调整它。你还有机会,你现在还有机会,因为你现在的调整一定会影响到未来。你今天的念头影响到明天,明天的念头影响到后天,这个念头是一种水流的思想。所以诸位,我们现在必须要做两件事情:想办法把娑婆世界的念想降到最低,这第一件事情;第二个,想办法把极乐世界的念想不断地加强,让它坚定广大。

所以,整个净土宗都是在修思想改造,当然还需要配合持名,这我们也说过。我们讲过,理观不碍事修,佛号也不可思议,这个我们会讲到。我们也不能说,那我就不念佛了,不能这样讲。佛号还是得念,因为你要仰仗佛力,唯一的桥梁就是靠阿弥陀佛的圣号。你把桥梁丢掉了,你跟谁感应道交啊?你说我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请问你,谁代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里?当然在音声里面。最简单的,你要把弥陀功德现前,音声是最简单的。当然,你音声现前以后,你就是要忆佛念佛,忆念极乐世界的功德。

所以,我们现在必须在死亡之前,把娑婆世界的念想慢慢地减少,把极乐世界的念想增长。等到有一天,极乐世界的念想已经远远超过娑婆世界的念想,那你就是往生有把握了,因为你生命产生根本性的改变了。所以,我们在平时身体健康的时候,加强往生的念想就很关键。

丙二、功德想分六:丁一、身心安乐;丁二、衣食自然;丁三、闻法欢喜;丁四、具足五通;丁五、寿命久远;丁六、普贤之德

那么什么叫往生的念想呢?我们这个课程提出三个重点:第一个,庄严想。极乐世界的依报,大地庄严、宝树庄严、池水庄严,你必须有一些基本认识。第二个,当然就是正报的身心庄严,功德想。功德想我们提出有六段,来跟大家一起学习。这六段当中我们分成三个主题:一个是安乐的功德,一个是解脱的功德,一个是菩提的功德。第三个是成就想。

丁一、身心安乐(乐如漏尽愿39)

我们先看第一段。丁一,身心安乐。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我想,当我们去忆念极乐世界的正报,就是说,未来我在极乐世界得一个果报体,这个果报体可能是人,也可能是一个天。那么这个果报体,到底他的感受怎么样?这个感受很重要,因为我们娑婆世界凡夫就是想离苦得乐。你看伟大的释迦牟尼佛讲《阿弥陀经》的时候,他说:“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这极乐世界为什么叫极乐呢?你看佛陀没有讲很高的境界,“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佛陀在度化众生的时候,先用苦乐的感受来启发我们。到最后,《阿弥陀经》讲到快结束的时候,佛陀话锋一转,才讲到不退转的功德,讲到解脱跟菩提的功德。所以,对一个生死凡夫来说,当然我们最在乎的就是,我今天到极乐世界去,我这个果报体的身心世界的受用怎么样?

我们来看看,阿弥陀佛给我们的身心世界是什么情况。他说,设我得佛,国中天,或者是人(因为凡圣同居土只有两种情况,要么人,要么天,它没有三恶道),你到这个地方得到一种身心世界的时候,你身心世界那个感受,那个地水火风,会释放一种绵延不断的快乐,这种快乐会超越漏尽比丘。“若不尔者,不取正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