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皇帝听闻后大为震怒,下令捣毁了肖家的皇陵,此举传到太初时,年暮的萧杞被气到命归西天,他的儿子萧惟叙、孙子萧云起就这样对亡故的家国有了血脉联结的荣誉与共之感,自此开始立誓复国,要寻回秘宝。

尽管后来昭兴十年政变,高宗被迫逊位,其弟仁宗登基后多次下令修缮重建前朝皇陵,却也依然无法抹灭他们心中的仇恨。

“我听师兄几次提起江宁府,那又是怎么回事?”余凉插了句嘴。

邱识谈到这,情绪都变得怆然,“那是云起师弟身死的地方。他为了组建自己的军队势力,投靠了当时手握军权的藩王,秦端王麾下,颇得重用……”

小主,

余凉静静细听。

其后的十年间,萧云起追随秦端王镇压边国,剿灭叛乱,攻无不克,成为其左膀右臂,逐渐了有了自己可以调配的兵马与势力。

随着秦端王的功高震主,亲政不久的当今圣上元隆帝,终于不愿再受多方掣肘,把谋算已久的削藩摆到了台面上。

元隆帝此举激怒了秦端王,他当即领兵谋反,大军分为三支各从三线出发,意欲合围京都,而最难突破的关口江宁府,便由萧云起带领。

邱识:“只可惜皇上早有安排,他设法让人劫持了云起师弟的妻儿,就将他们带到江宁府的城门上,威胁云起退兵。”

“二师叔说过,师祖救下了他们母子……”余凉想起了这回事。

邱识默默颔首,良久才道:“如果问这世上,还有谁能在千军万马之中来去自如,便唯有你师祖一人。所以,大军在江宁府僵持数日后,云起修书一封寄回太初,以萧杞太子的师恩要求你师祖赶往江宁,救下寒尽母子。”

余凉不解:“师祖既然愿意报恩,何不把萧云起也救了?”

一声无奈的笑响起,邱识看着她道:“你师祖赶到江宁时,大梁的援军已到,云起的军队被前后夹击,他根本无力脱困,亦不愿舍身出逃。在看到你师祖飞跃城门救下寒尽母子时,他早已被箭弩射穿,倒在了铁蹄之下。”

这便是萧寒尽那日说的,他父亲被万箭穿心而死。而他,就在城门上目睹了这一切。

如此血海深仇,难怪多年念念不忘,更何况元隆帝如今仍然健在,甚至因为政绩斐然,用法宽平,德布天下,俨然已有明君之称。害死父亲的人活得如此之好,叫人怎能不怒呢?

只是,余凉又想起了一件事:“那小师叔燕师璟是怎么回事?师兄说小师叔出卖了……萧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