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出使西方,扬我国威

翌日,清晨时分。

在吃过早饭之后,以谭文学、章有为为代表的朝廷出使使团,就正式准备出发。

广东路转运司官员以及广州本地官府代表地方相送。

船只和人员都是准备好了的。

朝廷命令下达之后,广东路承担起了派遣、护送的工作。

派遣向导翻译,护送使节团一路向西。

这次出使自然没有郑和那么大动静,浩浩荡荡数万人之众。

但也有五千余人。

除了使节团自己的一百余人以外,还有大量船队水手、随从、士兵以及诸多向导翻译带的一部分人员。

不过广州水军则率领了五千人出海,随行的又有靖海军的一艘铁甲舰和数艘补给舰。

如此至少船队在南海时期,保持着百余艘船,一万三千人的规模。

这些年来大宋的海军并没有得到发展,依旧是七支舰队,每支舰队五千人,在编现役海军士兵数量为三万五千人。

即便是加上相关的后勤、维修、辅助、补给等人员,总计也就五万余众,并没有太大的规模提升。

然而海军的实力却得到了质的飞升。

从庆历七年第一艘铁甲舰下水,到如今已经有六艘,第七艘也在建造当中,以此保证每支海军至少有一艘铁甲舰。

并且随着铁甲舰的技术越发成熟,后面产出的铁甲舰更加强大。

如第一艘铁甲舰排水量仅为五百吨,到了第二艘就是一千二百吨,第三艘一千八百吨,第四艘两千六百吨。

到了第六艘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五千九百吨,全长七十二米,宽十六米,平均巡航时速为13节,全力启动的最高时速能达到18节。

因而在提升质量的情况下,大宋并没有提升军队数量,只需要保证铁甲舰不断产出足以。

毕竟以目前的海军规模,已经能够保证绝对的海洋控制权,足够大宋称霸整个世界海洋,从而占据全球贸易的主导地位。

至于继续提升,暂时还没有这个必要。

因为如果把大宋海军的战斗力比喻成100的话,那么目前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海军战斗力只能算是5。

加一起也只是战斗力5的渣渣。

甚至很多国家连超过20米的大船都没有,都是小渔船似的小舟,数量再多都没用,他们没有火器,根本近不了大宋海军的身。

因此不管是100打5,还是1000打5,其实都没什么区别,继续提升海军战斗力,也只是在浪费国力而已。

所以大宋目前的国策是全力发展经济和科技水平,军队的战斗力稳步保持持平提升足矣。

等到工业化积累足够,军备升级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知院说过,开启工业化之后,就像是一辆永远都在前行的火车,只能向前,不能后退,如今我大宋如朝阳般升起,势头已经是不可阻挡。”

辰时过后,码头上王罕看着太阳东升,目光中露出了一抹冉冉升起的自豪感。

旁边苏缄等广州官员,亦是昂首挺胸。

灼热的烈阳下,珠江码头上不知道多少艘商船升起了风帆,又不知道多少艘大船浩浩荡荡向广州驶来。

而在这万千巨舟当中,一艘极为庞大,有着两个高大的风帆,中间冒出一个巨大的烟囱,滚滚白烟直冲云霄,外表狰狞的舰船极为耀眼。

这艘船就是大宋第二艘铁甲舰——广州号。

因为北方战事已平,第一艘铁甲舰台州号在交付给驻扎在台州的宁海军以后,大宋的注意力就开始关注起了南方。

准确来说是东南亚。

所以第二艘铁甲舰就第一时间装备给了驻扎在广州的靖海军,以此开拓麻逸、室利佛逝等地。

相比于台州号长不过33米,宽不过6米。广州号长有46米,宽有8米。看上去不过多了10余米长,2米宽,可载重和排水却是成倍增加。

主要也是台州号并不是全甲,只是外表裹甲,里面大部分地方和工艺都是大宋海船,所以主体部分与大宋普通海船差不多,只是多了外表铁甲,里面有两台蒸汽机的构造。

而后面的铁甲舰则一步步提升钢铁的比例以及蒸汽机的数量。

比如到第六艘山东威海军拥有的登州号铁甲舰的时候,这艘巨舟已经把绝大多数船体都更换成了钢铁,蒸汽机数量更是达到了10個。

建造当中的第七搜铁甲舰,全身钢铁,预计长130米,宽19米,排水量达到9000多吨,蒸汽机数量为12个,堪称巨无霸。

广州号的提升虽然比台州号并没有提升多少,然而跟停在码头港口的那些普通商船比起来,体型上已经非常夸张。

大宋最大的海船能达到一百多米,虽不能跟郑和下西洋的福船比,却也差不太多。

不过却少有人会选择它出海。

一来那么大的船只,价格也非常昂贵,普通商人根本负担不起。

二来古代的木制船抗风浪的能力较差,船只如果太庞大,即便能装非常多的货物,一旦遇到暴风雨,很有可能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