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例结尾了要嘚吧嘚吧,不喜欢看我废话,老规则可以直接跳到省略号后面的正文。)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一年就又要过去了。
最近更新比较拖,但我尽可能的把字数凑了上去,一来是工作的原因,赚钱肯定是第一位,其次才是闲暇时间来写写,老实讲,自从有了孩子之后,节奏过得挺紧的,每天睁眼闭眼都是钱,感觉把所有的时间都浪费在了不属于我的人生中。
这不是啥好事情,等等机会吧,换个更赚钱一点的生活。
那样我就又可以抽空写一点,或者坐在椅子上长篇大论。
生来不是富贵命,活在最底层的世界里看星星,或许就是说的我这种人吧,往往升起这种情绪的时候,总会想起来那些段子里面啥啥外卖小哥弹钢琴的画面。
热爱嘛!
再不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那我可能就不是我自己了呢。
像是工厂里面的焊工,又像是比我更劳苦的杂工们,一天睁眼就是工作,闭眼又是睡觉,攒的钱全部为了下一代,自己吃个饭都要省了又省。
我永远接受不了!
他们总是接受着外界的影响,来改变自己,最后照镜子的时候,宛如一头难以形容的怪物,甚至是被自己的孩子所恶心,这就是他们的下场。
虽然有些过分,但是实打实的两个字最为致命。
活该!
我不相信一个连自己都放弃了的人,凭什么他的孩子能够高飞,这纯粹就是聪明人戏耍愚者的手段。
自己的劳动结果,不用来提升自己,反倒是积攒起来用以下一代,那请问的是,下一代又怎么跳出这个循环呢?
不过是重蹈覆辙下去,永远也跳不出这个闭环。
所以我不同,这些年下来,读过的杂书,走过的长路甚多,个人技能点不停地增加又点亮着身边人不会的事物,以至于慢慢的开始被环境所孤立。
不过啊,会的太多也不是啥好事情,群众里面有坏人啊,他们会嫉妒你。
啊对对对,就你明白是吧,可显着你了呢。
为此,我只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个屁话,这天地下唯独人太多了,什么货色的家伙都有,你又怎么清者自清呢。
所以啊,当有人问我,你会这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那你就没个最喜欢的吗?
有!
那就是写作!
从小到大,我最喜欢的就是听故事,写故事,说故事。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拖来拖去的,却总是把不会弃文挂在嘴头,是因为独立生活之后的我有资格做到的。
不像是十五六的时候,我连摸个电脑都是周六周日的机会,那个时候就没有坚持下来,这么多年都在我心里压着,那就好像是我自己玷污了自己的爱好一般。
文笔差就慢慢写着来,知识差就慢慢丰富自己的见解。
我总要为自己的爱好留下浓墨的一笔,即使没有观众,好似我如个胡乱说的傻子。
亦何妨?!
这本书我总说是写着玩的随笔,但慢慢的越写越投入了些许的感情,所以可以看到的是,我在后面添加了太多的设定,字数和内容也逐渐丰富了起来,也有好好构思过结局和全文贯彻的真意。
写到这里的时候,应该是大概一半讲完了,后面的故事我会正经写写,但如果时间来不及的话,可能会出现有的重点描述,有的草草带过,我尽量多写点弥补。
码字不耽误时间,重点是能够有机会让我码字。
至于为什么用历朝历代的皇帝来写,是因为我这个人很喜欢看历史故事,更喜欢听些野史啊,奇闻趣事之类的。
就好比什么拾遗记里面嬴政见沦波舟啊,它会使人抛开别人的说法,用自己的见解去看待事情。
正如我文章里面写到的,暴君嬴政的首条罪例,竟然是劳民大兴土木的建筑了阿房宫,长城,秦皇陵。
而在我眼里的见解,我真的怀疑相信这种言论的人,你们是本人当过皇帝,还是头一次做人,就那么喜欢盲目的信那些挂了个身份马甲说的屁话。
我就问一句,我让天下书同文,我有没有资格住的好一点。
我推崇法家,给天下之人设立了是非对错的框架,让他们心里有了法。
我有没有资格造皇陵?!
更像是我之前文里写的那段,难道真的要被屠杀,血流成河,妻离子散,国破家亡之时,才能拿起兵刃来反抗,到了那个时候,所付出的牺牲,那才是正义了吗?!
而我用几块砖就拦住了侵扰,让里面的百姓朝有食暮有所,这反倒成了暴君吗?!
笑话!
我偏要把这群帝王全部揉进故事里面!
自秦皇至洪武,功绩自有我来为其辩经。
所以我写了朱允炆当不成皇帝,展现了姚广孝的个人魅力,来印证永乐大帝朱棣的辉煌,之所以没有从洪武开始写,主要就是开篇就要写出第一个本意来。
帝之命,为国为民。
篡权就篡权,对得起天下百姓,这皇帝就理应是你来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匡胤是个黄袍加身的人,我给他塑造了一个放得下黄袍的父亲,大家是大家,小家是小家,唯独逃不开的是,家。
穿上这身衣服,你是天下之主赵匡胤,身后是乞求你庇护的大宋子民。
脱下这身衣服,你是一家顶梁柱老赵,回家迎接你的是可爱的女儿和傲气的心爱妻子。
与其说,黄袍,倒不如是一个身份而已。
谁能够胜任,谁就是命定之人。
故此照映着他赵匡胤平定天下,无论身份如何,他都始终站在了前面。
此为责任,无关宏微。
继而自然是武周皇帝武曌武则天了,作为历史中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就连第一皇后吕雉与其相比较都差了那份称帝的勇气,她当之无愧为女流中的天下冠绝,这本就是属于她个人的荣耀。
无字碑,那是武则天留给后世的一个象征之物。
其流传下来的作用为,任后世闲人贬颂。
那我自然是要写其功绩之事了,可思来想去后,用了另外的一种方式来形容她的传奇。
承载太宗的气运,意指她武曌并没有辱没了大唐,百姓仍旧安居乐业。
等待沈垚这个命定之人,意指她一直都在寻求真正能够理解她的人。
将这份特殊的回忆存于某山间,后来有了高昭婵,意指她放得下自己的武周,把天下归于大唐,但天下自此有了武则天作为女辈的榜样。
之所以没有写李治,那是因为我从头到尾都觉得他爹太耀眼了,把他的所为压得毫无光亮,更不如直接写武曌要来的实际。
因为李世民啊,他真的是诸位皇帝里面,近乎比肩嬴政的存在了。
不信你就翻书吧,无论是正史古籍也好,传闻野史也罢,评价他李世民的,有句话最为形象。
那就是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你可以查查这句话是谁说的,你就知道含金量有多MAX了。
那当然,我给李二的逼格必须拉满,以至于我分了三个阶段的李二来描写。
这不得不让我费些脑子,应该着重写哪个阶段的,不着重写哪个阶段的。
最后,我决定写现世李二为主导者,他来控局整个第二篇,让故事升温起来,让剧情走向正轨。
他是个很让人着迷的帝王,我在写的时候想了很久应该怎么来刻画他这个人物形象。
称赞觉得毫无意义,着重描写又觉得只是在写别人说过的话而已。
后来,我是在某天夜里蹲在阳台发呆看夜景的时候才意识到的,若是想写出来他李二的风采,盛世,大唐,传承,灯火人家,这才是李二为帝做的一切,这才是他珍视的宝贝。
所以我特意没有写秦王时期的李二如何珍视天下,反倒是他成了帝王之后和来到现世的记忆体,写了他们对天下太平的看重,哪怕是牺牲自己都在所不辞,这便是他李世民的气魄。
大唐,我李世民守得住。
现世的麻烦,我李二照样给你解决的了。
他也是走在传承之火路上的前行者,而这就不得不讲讲这份传承之火来自何方了。
天下法,诸子百家,唯道德经传不争之道。
自分上德下德,意指无为与有为。
古人尚有余德,实乃已踏崩坏之道,时至今日,你再看身边人,还有多少拥有上德品质的人呢?
举个例子,那就是你看到一个老太太过马路,你想到了学过的礼节,你就去扶她过马路,这是下德。
而你和一个人先后脚走向门口,你先一步开门没有关,等到对方出门你再关门,从头到尾,你都没有想过任何念头,就觉得好像是正常做的,是无意识的做了一件好事情,此乃上德。
可人们已经开始慢慢的丧失德行了,更有大字不识的百姓愚民们善恶不分,作为帝王的你又能如何做?
那势必要给他们树立条条框框,就好比你年少轻狂,家里人不打你,自有外界抽你嘴巴,这是一个道理。
于我看来啊,那些肤浅的言论说其是为了好控制,不过是见识短浅的井底蛤蟆。
推行法家是为了让分散的六国的百姓重新回归到修德的路上,所以你看每一代开国帝王都是很讲规矩的人,他的儿子又立刻修习和善之法,一代严王,一代仁王。
摆明了就是规矩老子我给你们立好了,我儿子负责和善的带着你们前进。
文明延续,传承之火,嬴政扫六合,大一统天下,为后世立根本,立就立在了这里。
所以我把嬴政放在了一处意识空间内,更能证明他存在的必要为真意,他要看着这份传承之火留存下去,而不是来专门写他多厉害啦,功绩多无敌啦。
没必要!
世人皆知的事情,我写过来不是糊弄人呢吗?!
可惜啊,他的两个儿子并没有继承他的意志,扶苏和胡亥嘛,所以我把主角设立成了扶苏的转世,对立的公司负责人设立成了胡亥,这里要讲一点的是,胡亥并不是最终的boss,他有自己的算盘和目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了,至于沈垚这个角色的安排啊,我一直都是以他的角度来写王莽的。
这本书的主角一直以来都是王莽,只不过我觉得从王莽的视角来写的话,有点没法突出这家伙。
不过已经写到这里了,沈垚的人称我不会再以我来形容,第一视角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之后就是以名字来写了,主角仍旧是王莽和沈垚,但这样写的话,会把其他人物的剧情写的丰富一些。
好啦!
这次的废话是真的多,抱歉耽误你们的时间了。
对不起!
那么……
故事开始了!
……
……
哧!
随着两道厚重铁门释放气压的声音响起,两名穿着严严实实的工作服人员,手里正拿着控制囚犯用的叉子。
而他们中间站着的,是一名胡子拉碴的年轻人。
他的手上和脚上带着镣铐,面容枯槁的任由两名监守带着进入下一道长长的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