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二章 经略大人的心思上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师 2459 字 2个月前

“赏罚严明固乃立军之本,然不可拘泥一时,刘显,你把自己搞残了,是想逃避指挥窖妁职责吗?”三尺大声道:“如果是,打死拉倒,如果不是,就赶紧回去治伤,至于剩下的棍子先欠着,等剿匪胜利后再补上。”

虽然沈就言明不干涉军务,但他的命令还是必须要听的,在官兵们如释重负的欢呼乒卡,刘显委委屈屈道:“知道了…说完便哎呀哎呀的叫起来道:快他妈给我看看,屁股都打烂了吧?见行刑终于结束,沈就面上浮现出笑容,不由道:“还挺他妈感人。沈明臣盯着他的脸看了半天,突然小声笑道:“大人流泪啦?”“胡说……”沈就摸一把脸,果然冰凉凉的,便一本正经道:“这分明是雨水,不信你尝尝,是咸还是淡。”沈明臣也怕沈就会恼,嘿嘿一芙便岔开话题,对余寅道:“你这是什么表情。

沈就循声望去,只见余寅那张酱紫色的面孔上,表情极其复杂,似乎有些激动,又有些惋惜,反正十分难懂。“我是觉着,大人麾下能汇集这三位大将”余寅道:“实在是天都祝您成事。”沈就呵呵笑道:“要是句章,就会夸我好眼力。”“呵呵……”余寅不由笑道:“这是明摆着的”说着压低声音道=“只是学生觉着这个组合过于奢侈一一一一一一有些浪费了。”“哦……”沈就敛起笑容道:“此话怎讲?”

“您用刘草堂做指挥官,正确!”佘寅道:“用戚元敬做训练官,英明!”顿一顿,小声道:“用俞志辅做军法官,就有些,有些浪费。“难道有比他更合适的吗?”沈就淡淡道。

“当然,没人会比他做得更好。”余寅咬咬牙,有一说一道:“学生只是觉着,他是属于战场,应该带兵打仗的,让他干这个,大材小用。

“我已经反复强调过了”沈就皱眉道:“赣南平叛的重点,就在于军纪的执行情况,这个差事心偏了、软了都不行,而且还得有高于众人的地位,除了俞大猷,我想不出其他的人选。”

沈明臣使劲丢眼色给余寅,示意大人已经开始不快了。但余寅视若无绪道:“大人,这难免会让人猜想,是不是俞总兵没喝血酒的缘故。

“我明确的告诉你,不是。”沈就压抑住怒气,低声道:“停止讨论这个问题,任命不可能再改变。”说着朝无辜的三尺大声道:“在这杵着干什么?还不让伙房赶紧熬姜汤!”

“已经打过招呼了……”三尺小声道:“保准将士们下操后就能喝上。

“这才对嘛,多干点正事……”沈就看到雨停了,把伞丢给三尺,转身便是,谁知一脚踏进个水洼子,泥水滩了一身,他不由面色一滞,黑着脸离开了校场。

沈就的苦心孤诣没有白费,刘显的苦肉讣没有白挨,戚家军这个榜样没有白叟;俞大猷的严苛军法更不是吃素,终于在这几位卓越人物的通力合作下,平叛军的状况彻底得到了扭转一一

军队风貌有了很大的改观,纪律一头天严整起来、士气也逐渐高涨,终于有了军队该有的紧张严肃,又不失活力的气氛。见前期目标基本达成,戚继光与刘显、俞大猷商量着,开始进行正式科目的训练。

其实在开始训练前数日,刘显和俞大猷就拿到了一本名为《纪效新书》的手抄书。这本书的雏形,正是来自于龙山卫,年轻的戚继光与更年轻的沈就,一个天才与一个先知的智慧碰撞。然后戚继光又结合这些年练兵和治军经验,多次加以修改,才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刘显和俞大猷都是大行家,研读此书后,皆如梦方醒,将其看成是开天辟地的一本兵书。

之所以待其抬得这么高,是因为从前练兵经验,都是靠将领间口口相授,就像师博带徒弟一样,能不能摊上名师看运气,摊不上的几率要比摊得上大得多。当然,将领不成材的几率,也要远远大于成才的。

哪怕摊上个名将做老师,也总会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被连忘,被曲解,甚至被误解。以前也有很多兵书,涉及到练兵带兵的要点,但大都讲些精微莫加的纲领提要,至于具体的作法,则没有一本书提到。仿佛禅家所谓上乘之教也,让后来的将领们看的云山雾罩,大都用其装点门面,以及催眠。

这并不稀奇,因为大部分武将不同文墨,而带兵的儒将,又脱不出俗字如金、精言微要,的文人习气,想当然的认为,许多东西不需要写出来,结果让后人无从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