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老人饿死后,年轻人又逃到了外地去,许多人将小孩子扔在家里等死,因为若是带着他们,就多了一张口,说不定哪天就饿死在自己怀里了。
赵敏的父亲当时只是五岁的小孩,他就是被家人扔在家里不管的其中一员。
当他饿的饥肠辘辘,而且意识到自己被遗弃的时候,就独自一个人逃离家乡,凭着人类本能,漫无目的的流浪。
他也不知道自己去的是什么方向,反正一路在路边吃野草,一路朝着有人走过的山间小道里走去。
那时候人没吃的,但山里还有狼,不少逃难的人去了山里变成了狼的食物。
赵父命大,没有遭到野兽攻击,反而逃到了会宁县的一个村子里。
只不过这里的村子比通渭好不了多少,他们可怜的食物自己都吃不饱,所以不待见逃难来的难民。
两个黑面馒头将他打发后,他又漫无目的的飘荡,最终老天眷顾,他活着来到了陇西,这时的陇西李氏家境还是不错,是这里最大的地主,而且当家的大发善心,收留了许多逃难的灾民。
赵父就在这里活了下来,后来变成长工,从打杂到为李氏种地、干活,终于算是保住了小命。
赵父为人憨厚老实,而且从小干活也很卖命,饥荒过去后他也没有回自己的家乡,而是自己留在李家,为李家干活,相当于是报一饭的救命之恩。
这一待就是几十年,而且干活最多,要求最少,只要有吃住就行。
后来社会变化,温饱早就不是问题,已经年近四十的赵父在李家的撮合下,也取了本地一名老实的女子,结婚了。
婚后夫妻双方依然将李氏当做救命恩人,为其干活卖命,一年后赵敏就出生了。
她从出生到长大,一直被父亲灌输的是报恩二字,听了父亲小时候的经历,赵敏自然把李家当做恩人,这一点上,赵氏一家一直如此。
赵敏也读了几年书,初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在李家干活,他们一家三口思想很简单,他们能有今天幸福的生活,全靠李家曾经救了赵父的命,所以他们的余生相当于就是为了报恩而活,并且毫无怨言。
当知道陇西李家悠久的历史和繁荣的世家后,他们对李家更崇拜和尊重,认为这就是上天的安排,才让他们能和这么牛逼的家族联系在一起。
而且,多少年以来,李家各位当家的都对赵家不错,当赵父长大后,他们愿意送他去家乡寻亲,只是赵父拒绝了,而且赵父到了婚嫁年龄,李家人也帮他找媒人选对象,只是赵父太过老实腼腆,认为自己命都是李家给的,不配拥有自己的人生和家庭,而多次拒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