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乐展开书信,李秀宁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信中言辞恳切,细述了余杭之地如今面临的困境。
“……舅舅容禀,余杭之地,今已现人力紧缺之象。盖因大唐海贸繁盛,百业兴旺,工厂林立,工价日增。青壮之民,多弃耕种而入厂做工,此其一也。
又有狭县之民,为求广占耕地,举村迁往海外开荒,遗老弱妇孺于故土,田地减产,此其二也。虽有海外粮产补给,暂无粮荒之忧,然人口流失日甚,长此以往,恐生大乱……”
李秀宁在信的末尾,向窦乐恳求解决之道,言辞间满是忧虑与期盼。
窦乐将书信缓缓放下,眉宇间凝起一抹沉思。
信中所述,他并非不知,大唐的繁荣,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富足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人力不足,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人口外流之事,窦乐早已知晓,然而此乃大势所趋,窦乐也有过相应的应对,将新占之地多分封给有功之臣,然而人口外流的趋势依然不能制止。
大唐的人口,如同一个巨大的水池,总量有限。这些年,虽然这些年医疗技术进步,人口数量有所增长,但新生儿成长为劳动力,至少需要十八年的漫长岁月。远水难解近渴,十几二十年后的希望,无法解决眼前的困局。
窦乐在议事厅内踱步,思绪翻涌。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余杭一地的问题,而是整个大唐都将面临的挑战。若不能妥善解决,大唐的根基,或许会因此动摇。
“来人!”窦乐沉声唤道。
席君买应声而入,躬身待命。
窦乐,“君买,传令下去,国舅府亲卫即刻整顿,做好出海准备。目标——天竺!”
席君买闻言,双眼瞬间迸发出兴奋的光芒。李道宗现在正在领兵攻略天竺,他早就想要去天竺厮杀一番,再多捞些功勋,可他是太国舅窦乐的亲卫统领,需要呆在太国舅身边保护太国舅的安全。
现在太国舅要亲自前往天竺,那自己又有了上战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