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妙计

流华录 清韵公子 1556 字 25天前

“什么?嫁妹妹?”

蔡瑁满脸震惊,他想不到急速催他回家的父亲,竟然径直告诉他,将妹妹蔡之韵嫁给南阳太守孙宇。蔡家虽然是荆州大族,可是毕竟在南郡襄阳,从未如此着急用联姻的方式来捆绑地方长吏,更何况还不是本郡的太守。

即使孙宇再年轻有为,父亲蔡讽也未免太过着急了。

“什么?嫁妹妹?”蔡瑁猛地一愣,目光一瞬间便定在了父亲蔡讽的面庞上。那满脸震惊的神情仿佛连空气都为之一滞,他没料到父亲竟会突然开口,提出如此重大的决定。蔡家,荆州望族,虽然势力深厚,但与南阳太守孙宇结亲,这样的婚事着实让人难以理解。更何况,蔡家本是扎根南郡襄阳,从未如此急迫地借联姻来捆绑地方长官的权力。孙宇即便年轻有为,可他终究是南阳之人,离蔡家遥不可及——这个决定,未免显得过于仓促。

蔡瑁的双手微微紧握,似乎想要通过指尖的力量来压下心头的波动。他长久未曾见父亲如此急切,甚至有些不容置疑的神态。尽管蔡讽已是年迈,目光却依旧锐利如刃,直视着儿子,仿佛一切皆在掌控之中。

“父亲,这真是……太过匆忙了。”蔡瑁低声说道,语气虽平静,但显然藏不住心中的疑惑与不安。他稍稍起身,轻轻扶着书案的边缘,面向蔡讽,眉头微蹙,“孙宇虽说在南阳有些声望,但毕竟是外地太守,且年纪尚轻,和我们蔡家,尤其是妹妹之韵的身份,似乎有些不太相配。父亲,您为何突然有此决定?”

蔡讽轻叹一声,抬手整理了一下桌上的竹简,似乎并不急于回答,而是若有所思。片刻后,他抬眼望向儿子,目光中带着深沉的意味,似乎是要穿透眼前的困惑与疑虑。

“瑁儿,往事如风,时过境迁,家族的安危不容我等忽视。如今黄巾贼乱,战火不断,南郡内外风云变幻,许多力量暗涌。孙宇,他虽年轻,但在南阳掌握重权,背后又有孙坚的威名作保,若能借此联姻,既可稳固南阳的根基,也可拉拢与他之亲善,乃是我们蔡家巩固荆州,甚至在未来争夺更大权势的关键。”

蔡瑁听着父亲的言辞,心中有些复杂。父亲从未如此急切地谈论家族利益,也从未将婚姻与政治联结得如此紧密。虽然他知晓蔡家现在急需稳固在荆州的根基,但这桩婚事,却似乎让人难以释怀。孙宇,年少英俊,文武双全,却也未必能与妹妹蔡之韵产生真挚的情感,而妹妹,才不过十六岁,年华尚浅,这种婚姻是否太过仓促,是否能给她带来应有的幸福,蔡瑁心中始终不安。

他微微垂下眼眸,语气更为低沉:“但父亲,妹妹蔡之韵,她尚年轻,若早早被嫁,未免太过牺牲她的意愿。且孙宇虽为太守,终究不是本地人,与我们蔡家的联系浅薄,她……是否真的能接受这场婚姻?”

蔡讽的眉头轻轻一挑,眼底却有一丝无奈与复杂:“瑁儿,你未曾见过南阳的局势,未曾亲自感受过这股风云变幻。孙宇虽外地出任太守,但其人聪慧果断,已在南阳站稳了脚跟,父亲所虑的,不只是眼前的利益,而是我们蔡家未来的长远考虑。你若不懂,那些外面的风波,早晚会席卷到我们身上。”

蔡瑁的目光落在桌上的竹简上,心中却掀起阵阵波澜。他作为南阳太守府的兵曹从事,掌管着兵权,而孙宇在最近的黄巾军之乱中立下赫赫战功,凭借南阳郡兵力成功击退黄巾贼寇,保全了郡治,声望大振。此次,蔡瑁作为兵曹从事,参与其中,自然与功勋有分,亦感荣光。在这场浩劫中,他与庞家庞季、蒯家蒯良共事,皆是南阳太守府的重要人物。明眼人都能看出,孙宇显然对这些门阀世家颇为重视,蔡家与庞家一脉相通,更是庞季与蒯良投身太守府的有力证明。

然而,孙宇虽年轻,但势力已稳,而他至今未娶妻,正是这一点,愈发让蔡瑁与父亲蔡讽觉察到其背后隐藏的深意。若能联姻,便是利用孙宇在南阳的声望与庞家、蒯家的关系,为蔡家进一步深耕荆州,甚至是未雨绸缪,谋取更大的权势。然而,这一切的背后,却隐含着无数复杂的权谋与考量。蔡瑁的心中,依然充满了疑惑——妹妹蔡之韵的幸福,如何才能与家族的利益相平衡?

“父亲,孙宇未娶妻,且南阳郡内的形势微妙。”蔡瑁终于打破沉默,声音低沉,“若此婚成,除了我等家族的利益,如何保证之韵能在其中找到她的立身之地?”

蔡讽眉头微挑,语气透着一丝深沉:“瑁儿,你未必能看清孙宇的深意。南阳太守府如今的局面,岂是仅凭几场战争就能稳固?孙宇既能击退黄巾贼,便也有了更大的野心。他未娶妻,乃是为将来布局,而我们蔡家,与他结盟,便能借此保家卫国。”

蔡瑁听到这番话,心头不禁一震。父亲的沉着冷静,丝毫没有因为这场婚姻的决定而显得慌乱。反而,他的每一个字,都像是落在心头的一石,沉甸甸的。他知道,蔡家能有今日的根基,背后无不隐藏着蔡讽的深谋远虑,而如今,这场婚姻便是他为家族考虑的一部分。

小主,

但蔡瑁依然无法摆脱内心的纠结。妹妹蔡之韵,年少的她才是这桩婚姻中最为脆弱的存在。她的未来,不应仅仅由家族的权谋所决定。想到此,蔡瑁终于说道:“父亲,若真要让之韵嫁于孙宇,孩儿愿亲自前往南阳一行,见见这位南阳太守,了解他的为人。如此,才能更好地为妹妹把关。”

蔡讽微微一笑,眼中不再有此前的紧张与急迫,反而多了几分柔和:“瑁儿,你能亲自去一趟,倒是最好的。婚事虽由家族决定,但毕竟关乎妹妹的终身幸福,父亲自然不愿草率。你去南阳一趟,见见孙宇,若真觉得合适,便可定下婚期,若有何不妥,也可再作打算。”

蔡瑁点了点头,心中却如压了千斤重石,难以释怀。父亲的决定早已注定,而他此刻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妹妹争取一丝可能的选择。

远在南州府学的蔡之韵,尚不知父亲心中的深谋远虑,依旧过着恬淡闲适的生活。近来,她与蔡邕之义女苏笑嫣愈加亲近。二人性情温和,互相切磋诗文,常在书院中共度时光。闲暇之际,她们常徜徉于方城山,或登高望远,或携手游于山林之间。山中鸟语花香,溪流潺潺,远离尘嚣的清幽气息使她们暂忘烦忧。偶尔,她们还会与蔡邕的两个小女儿——蔡琰与蔡璇同游。蔡琰温文尔雅,才情出众,常伴着琴书,沉静如水;蔡璇则活泼机敏,笑声如铃,嬉闹间让人心生欢喜。四人如姐妹般亲密无间,山间草地上,笑语盈盈,恍若世外桃源,凡尘一切尽皆抛诸脑后。

恰是这一日,蔡之韵与苏笑嫣携手步上方城山,沿着蜿蜒的小道行至山顶,山风拂面,云雾缭绕,苏笑嫣忽然停步,轻声说道:“之韵,听闻近日家中有些变动,不知你可曾察觉?”蔡之韵微微一愣,随即莞尔一笑,“家中事我倒不甚知晓,日常不过是与尔等共研书艺,偶尔游山玩水,倒是没有心思去探问家中的动向。”

她回首望着苏笑嫣,温柔道,“笑嫣,你可在担忧些什么?”

苏笑嫣略显沉吟,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我听父亲言,蔡家与孙宇的关系日渐深厚,恐怕你父亲心中已有了更大的打算。”

她轻轻顿了顿,补充道,“孙宇未娶妻,且常与蔡家亲近,未必无其他图谋。你父亲向来深思熟虑,或许已为你未来之事做出了安排。”

蔡之韵听闻此言,心头微动,轻蹙黛眉,仍不觉全然明了。她笑着摇头,“父亲向来有大计谋,岂会因我一介女儿而有所牵挂?我不过是书海中一粒微尘,何足挂齿?”她言辞轻柔,然而眼中却无意间流露出一丝疑虑。

此时,蔡琰轻盈地跳至她身侧,素手拂去额前的青丝,笑道:“姐姐不必担心,父亲定会为你做主。”蔡琰的语气温柔中带着一丝坚定,仿佛一切已尽在掌握。

蔡之韵只是微微一笑,目光不自觉地投向远方苍翠的山峦。山风轻拂,似带着一丝凉意,仿佛在提醒她,世事变幻莫测,纵使眼前温暖如春,终究难以预知未来的风云变幻。她心中忽生一阵微妙的不安,然而又无法言说,只得将这份忧虑埋于心底。她不知,此时的她,已悄然步入了一场权谋与命运交织的漩涡,而这一切,似乎正被命运的丝线牵引着,渐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