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五年转瞬,新岔路口

有了高芸这边的技术支持,平河大队养鸭业务发展的也是如火如荼,并且不到半年,鸭蛋产业就基本追上了小高大队的鸡蛋产量,不过也基本发展到了瓶颈,毕竟他们大队的河流就那么大。

如今这么多鸭子对河流已经产生了一定污染,再多的话各方面都不支持。

不过养鸭场也算是建了起来。

有了大队企业。

之后其他大队的大队长也有积极过来寻求高芸的帮助,希望高芸能给他们指点迷津,帮他们大队也找个好行当。

高芸则在陆续提供了些种蘑菇,养鹌鹑等技术后,表示自己好友已经被她掏空了,没有任何新技术了,还有大队想搞相关产业,让他们自己互相学习。

但不管怎么说,如此五年之后,他们整个县,包括县下面的那些个大队。

发展的都相当不错。

属于附近几个县当中最富裕的。

食品厂也成为本省有名的食品厂。

而这已经基本到极限了,即便几十年后,很多厂子也只能在本地,或者说本省本市发展,出了本地步步维艰。或者说离了本地,都没几个人知道有这么个食品厂,这么个产品,这么个品牌。

在原材料以及物流宣传等各方面都受限的情况下,他们通过五年时间的发展,把食品厂发展到能销往全省各大供销社的规模,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高芸虽然还是副厂长,但现在她这个副厂长与五年前相比,那可是有着质的飞跃。五年前只是个百人小厂的副厂长,而现在则是个八千人大厂副厂长。

各方面都不可同日而语。

食品厂发展到这么大,作为原材料供应的那些大队产业,发展规模自然也不小。小高大队承包了附近肉眼可见的所有小山丘,开启大规模的养殖,如今每年已经能稳定的产出三十万只鸡,不是养三十万只鸡,是每年能杀三十万只鸡,供应食品厂以及附近各大供销社。

小主,

而平河大队则是承包了,离他们大队三里多地外的一大片滩涂来养鸭子。

每年能通过食品厂卖出二十万多只板鸭腊鸭,盐水鸭,以及鸭杂等制品。

其他大队也各有特产。

有的每年出产一百多万只鹌鹑,有的养鹅卖鹅肉的同时,顺带着高价卖鹅毛,制作能够出口换外汇的高档鹅绒服装和被子,没错,孙厂长出去折腾半年后总算搞来质量还算不错的布料,成功制作出质量相当不错的羽绒服,并参加了六三的广交会,拿下一批外贸订单。

之后又在得到高芸允许之后,将羽绒服技术分享了出去,给他和高芸换了不少好处,也给国家增加了外汇渠道。

还有的大队种蘑菇,卖干蘑菇,或者由食品厂制作成各种蘑菇零食售卖。

没怎么赶上趟的一些大队,也或多或少有些产业,比如用鸡粪养蚯蚓,用鸡粪养鱼,还有用其他禽类的粪便发酵之后肥田,即便是混得最差的大队,都能以比较廉价的价格,获得大量粪肥。

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翻倍有些困难,但增产个三四成妥妥的没问题。

形成完整的循环链之后。

各大队的产业是能相互促进的。

就算是高芸他们食品厂用鸡和鹌鹑蛋做卤鸡蛋和卤鹌鹑蛋,盐焗鸡蛋,盐焗鹌鹑蛋剩下来的那些个鸡蛋壳和鹌鹑蛋壳,都能磨碎了,再返回喂鸡喂鹌鹑啥的,促进它们肚子里蛋的蛋壳形成。

另外鸡毛也有用,不是只有鸭毛鹅毛能用来做羽绒服,鸡毛同样可以做羽绒服,无非就是保暖效果稍微差了点。

反正在高芸的操作之下,基本所有东西都有自己的用处,绝对不会浪费。

绒毛可以做枕芯被垫背心,或者登山用衣睡袋之类,大羽毛可以制作羽毛扇,羽毛球箭羽,甚至鸡毛掸子啥的。

就两个字,节俭!!!

这些还仅仅只是对本地一些大队的影响,对外地的一些公社大队,同样存在不少影响,比如说赵强他们所在的那个公社,就因为高芸他们大量订货的原因,虽然忙了点,可腰包也鼓了起来。

可以说,影响是相对深远的。

除了这些影响,还有很多很多方面的影响,比如说分到他们这的知青数量少了,想过来还得上下打点,有关系有人脉才能分到他们这来,毕竟分到这边根本就是来享福的,他们这最富有的大队,年底一个工分都已经值五毛钱了。

这什么概念,一个小孩子,一天都能挣三个工分,算下来三五一块五啊!

来这挣工分比当工人赚的都多。

又比如上缴的税多了很多,最初那一批领导基本都升职了,同时他们也很清楚谁的功劳最大,以后能不能继续升职,可能还得看高芸。这种一点都不揽功劳,默默干活,帮他们攒政绩的人谁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