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宦官、太监、士大夫与朝政(三)

历史追光者 丁凡星 1617 字 2个月前

北宋九位皇帝各具特点,共同书写了北宋的历史篇章。

宋太祖赵匡胤,雄才大略,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建立北宋。他南征北战,致力于统一大业,加强中央集权。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赵匡胤与赵光义饮酒后暴毙,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谜团。次日赵匡胤死于万岁殿。赵匡胤的皇后宋氏本欲派宦官王继恩出宫召赵匡胤的第四子赵德芳入宫继承皇位,但王继恩却违背指令径直去开封府召晋王赵光义。

这件事引发了历史上着名的“烛影斧声”的疑案。对于赵匡胤的死因以及赵光义是否合法继位存在诸多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赵匡胤是被赵光义暗杀或谋害;另一种说法是20年后赵普拿出了“金匮盟约”,称是太后要赵匡胤传位给弟弟,以此证明赵光义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但无论哪种说法,赵匡胤的死以及赵光义的继位始终是个谜团。

赵光义是宋宣祖赵弘殷第三子,宋太祖赵匡胤之弟。宋朝建立后,赵光义担任殿前都虞侯,后升任开封尹,受封晋王。

他于976年继位后,继续推进统一事业,攻灭北汉,基本完成宋朝的统一。

在位期间,他推行“重文轻武”方针,扩大科举取士,对宋朝的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继恩对局势的判断准确,他觉得赵光义更有能力掌控局势,而且赵光义即位后会感恩于他。再说赵光义担任开封尹,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威望,而赵德芳年纪轻,政治经验和势力支持不足。

赵光义在登上皇位后,确实展现出了一定的能力。国家统治更加稳固。扩大科举取士,招揽了众多人才,为国家治理注入新的活力。他还整顿吏治,提高了政府效率。

虽两次北伐失败,但也彰显了其统一全国的决心,组织编纂大型书籍《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为保存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北宋宋徽宗时期,蔡京主政后推荐太监童贯监军西北。童贯收到宋徽宗因皇宫失火认为出兵不吉利而要求撤军的诏书,但他把诏书藏于靴中,继续督促进军。

最终宋军击败西夏,成功收复被西夏占据的河湟四州,这一胜利让童贯在西北军队中树立了威望,他也因军功升任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

童贯,这位在历史上极为特殊的太监,却在军事领域展现出非凡的影响力,这在古代实属罕见。他被派往西北后,大力推行堡垒进筑之策,起用种师道、刘仲武等将领,率领鄜延、环庆之兵出肖关,与西夏军展开激战。此役宋军大获全胜。

童贯的这些战功存在诸多争议。他性格急功近利,为求战功常常不顾实际情况。比如逼死西州名将刘法,童贯不顾刘法反对强行逼迫其出战,最终导致刘法所部 2 万人马和 8 万民夫被西夏军歼灭,刘法战死。这一事件让宋军各部震动恐惧,极大地影响了宋军士气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