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彧现在发现,虽然李老师看上去是个很和善的人,但是行动力很强,周五去实验室开会的时候,黄老师便宣布了两个系又要一起合作项目了,就是那个计算阵列。
正如孙彧一开始所想的,计算阵列必然包含硬件软件两个部分,架构上的事情无论如何天马行空,到了最后总要落实到具体电路上,显然这会是个高度集成化的电路,那么这个电路怎么样才能做出来就是现在眼见着的横在道路上的一座大山。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或者解决的思路是什么,现在老师们正在研究思考,学生们暂时还是完成手头的工作。
而这事情对于孙彧的直接影响就是,他大概只能自己私下抽空研究更新SUNIX的显示模块和VGA驱动了。
首先是罗老师的编码已经被微软采用,并且微软会在他的字库的基础上继续研发新的字体字库,于是罗老师接下来的事情主要是给微软的新系统开发一个汉字输入法,于是对于SUNIX的图形支持的需求,他那里已经不再紧急。
然后是潘智已经跟李老师汇报了他和孙彧两个人关于SUNIX内核对容器的支持的讨论结果,李老师打算到了周六开会的时候做一些具体布置,换句话说就是,接下来孙彧的主要工作会放在容器上。
李老师这边的实验室添加了一批电脑,也分配给了孙彧一台,这也就意味着孙彧以后就主要在计算机系这边干活,电子系那边恐怕就去得不多了。
对此黄老师自然也无可奈何,但是也还是要孙彧周五一定要去他那边开会,他那边的有些事情拿到计算机系这边做也是可以的。
当然最主要的是,在电子系那边孙彧现在暂时已经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了,计算阵列的概念和基本构想已经提出来,然后再往下怎么走,还是需要老师们去仔细考虑的。
这学期的课程安排很人性化,就是早上一二节都没课,下午只有周一和周四下午有课。
周一下午那门学工部负责的课,其实正式名称叫做形势与政策,孙彧已经决定不去上了,除非有什么专门的通知。
周四下午的课叫做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孙彧跟老师交涉了一下,在经过教务员同意之后,老师给他免修了,毕竟孙彧作为第二作者发的论文现在在系里已经多多少少发酵了,大家也都知道,那三篇论文的实际执笔人是孙彧,而且是纯英文的,那么这门课上不上对孙彧还有什么意义。
于是,现在孙彧的日常就是,没事的话早上9点或者9点半起床,胡乱吃点早餐,然后快到10点的时候去教学楼上课,下午去实验室忙活一个下午,到了4点半左右去跑步,然后晚餐,晚上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就去找李媛随便找个地方瞎混,9点半10点左右回宿舍,然后辅导杨敬复习......政治,当然也可以说是讨论,主要是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以及中国革命史。
不过说着说着,两个人的讨论就变成了全宿舍的辩论,一变成了辩论,那就没有什么复习效果了,考试改卷给分可不管你辩论的结果,唯一的标准就是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