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亲卫挠了挠头,不再多言,然而在韩忠的心里却是翻起了滔天巨浪,看着前面开路的背影,韩忠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之中……
且不说其中道理,但从亲卫的话中就能看出辽东目前的人心之浮动。
“唉……”
韩忠叹了口气,感受着脚下的落叶被踩踏之时传来的触感,莫名的感到一阵阵不安袭来……
有时韩忠无人时常常想起柳毅说的那个时代,彼时公孙度虽未踏足中原,但无数辽东子弟无不向往之,高句丽、乌桓无不被公孙度打得心惊胆寒,到了公子康继位,向北更是攻下了高句丽的都城,向南则在乐浪郡以南设立了带方郡,征服了韩濊,用武力压服了三韩,再到后来,就连后世RB九州岛诸国也向辽东公孙氏表示了臣服……
那……可真是个辽东子弟的大时代啊……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公孙康的过早离世,原本强大到雄踞东北亚地区的辽东公孙,也是肉眼可见的衰落了下来。
别说是亲卫会如此想了,就连韩忠自己有时也会不自觉的思考。
若是当初送去许都的质子不是公子晃而是公子渊,这辽东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毕竟当初晃公子虽然年幼,但其也是表现出了体下、谦善等品质,至于渊公子么,强势、霸道,说得再难听一点儿,还有那么些刚愎自用的味道……
……
数日之后,韩忠终于来到了棘城。
这里与柳城一样,都是乌桓人盘踞的地带,说起乌桓,追根溯源实际上与鲜卑同源,皆为东胡的一支,按照语言分类,则属于突厥语系中的蒙古语族。
至于乌桓之名,则是源于公元前三世纪末,也就是东周至西汉建立之初这段时间,因匈奴崛起大破东胡后其中一支战败迁徙至乌桓山一带故而该支脉以山为号而得名乌桓,也称乌丸、古丸、乌延等,彼时的乌桓大概活动于西拉木伦河两岸及归喇里河西南地区
后来乌桓人又在两汉时期经历了两次大规模迁徙,大约是在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时从五郡塞外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而后最终大部分收缩到了辽东一带。
期间随着汉匈两家的大战,东胡各族得到了喘息之机,这才使得如鲜卑、乌桓这样的东胡族裔通过吸收汉匈两家的血液而逐渐恢复了元气。